[发明专利]一种后浇带施工支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38005.3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30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林守忠;吴建军;刘岩;吴晓东;张亚洲;薛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西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高兴云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浇带 施工 支撑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浇带施工支撑方法,其具体步骤为:结构施工阶段,在第n层结构板后浇带边缘合适位置,间隔一定距离留设预留孔;在第n层剪力墙上部或n+1层结构端部,对应间隔留设预留孔;在所述对应的一对预留孔中安装分段可调节长度拉杆体系,对n层水平结构进行支撑;在后浇带内设计剪力键,在支撑架及支撑体系拆除的后浇带存续阶段,剪力键将被后浇带临时断开的两侧悬臂结构相连,使后浇带部位形成一个一端固支一端弹簧支撑的弱连接系统;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无需再次搭设支模架,可利用弱连接系统的自承载能力进行吊模施工并浇筑混凝土。本发明的优点是,受力科学合理、施工简易、构件轻便、节省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安装方便经济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支撑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后浇带施工支撑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是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宽度一般在800mm左右。
目前后浇带施工规范要求的做法是独立支模,有后浇带整垮独立支模和后浇带局部独立支模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的缺陷是:一是各层支架形成串联系统,下一层支架是上一层支架的基础保证,对于高层建筑,连续几十层的支架不能有任何一层有问题,否则有问题的楼层以上的支架基础就有问题,就很难满足规范要求;二是后浇带部位支模架系统长期存在(最少三个月,一般高层建筑为1年左右),占用了大量的模板支架等周转材料,代价较大;三是后浇带的支撑系统的杆子,接长连接中的缝隙会在施工荷载作用下被压缩,其累积数量也可观,带来后浇带部位结构挠度较大。
出于“效益优先”考虑,很多项目后浇带施工中采取了一种“先拆后支”的工艺,即后浇带部位与其他部位同时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后,同时拆除本层模板,再在后浇带部位重新搭设支架支顶后浇带。这样做的好处是管理方便,操作简单。缺陷是:拆除模板及支架再搭设,一般有3天左右的时间间歇,拆除模板及支架的上面楼层(一般为3~4层)继续在施工,后浇带部位失去支顶,其本身的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不足,在缺少支顶期间,产生大幅变形,变形量超过规范允许,因此是不能采取的方法。由于严重缺少技术工人,市场上这种做法很普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后浇带施工支撑方法,其保障了后浇带结构部位的施工质量安全,具有设计科学合理、施工简易、构件轻便、节省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安装方便经济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后浇带施工支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第n层结构板后浇带边缘合适位置,间隔一定距离留设第一预留孔;在第n~n+1层剪力墙上部或n+1层结构上,对应位置设置第二预留孔;
b)采用分段可调拉杆体系,两端分别与第一预留孔和第二预留孔连接,形成拉杆支撑体系,对n层梁、板结构进行反拉支撑;
c)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可调拉杆体系拆除和周转;
d)在每层结构施工的同时,伸缩后浇带部位设计和预埋剪力键;在后浇带上下支撑架体及拉杆体系拆除后,利用剪力键将两侧悬臂结构相连,形成一个一端固支一端弹簧支撑的弱连接系统;
e)在后浇浇筑时,无需再次搭设支模架,可利用弱连接系统的自承载能力进行吊模施工并浇筑混凝土。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中的可调拉杆体系从第n层开始向上连续设置二层或根据具体结构与可调拉杆体系设计层数。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中拉杆体系的连接方法为:将被后浇带临时断开的悬挑结构远端作为支承部位,将上一层结构作为承受拉力部位,将支承部位和承受拉力部位通过拉杆体系进行连接,在施工受荷阶段将被后浇带临时断开的结构支撑起来,大大提高该部位结构的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西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天西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80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板组合
- 下一篇:一种双喷头湿喷机的均匀分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