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增强现实与室内定位技术的博物馆伴随式导览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38221.8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2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洪;马羽昊;王庆;黄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9/00 | 分类号: | G06T19/00;G06Q5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相雨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增强 现实 室内 定位 技术 博物馆 伴随 式导览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增强现实与室内定位技术的博物馆伴随式导览系统,包括:基础地图模块、展品组件模块及网络模块;其中,所述基础地图模块用于提供地图主视图及地图导览逻辑;所述展品组件模块用于以预设方式对展品进行展示;所述网络模块用于获取不同用户的位置信息。通过基础地图模块为用户提供位置信息,再通过预设方式对对应位置的展品进行增强现实展示,同时根据网络模块反馈的信息获取不同用户之间的位置关系,该系统可以减少博物馆讲解机的维护和讲解员的劳力,同时可以更直观、更立体的对知识进行阐述。使用这一套架构针对不同博物馆或改造的博物馆也可以进行快速开发和调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增强现实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增强现实与室内定位技术的博物馆伴随式导览系统。
背景技术
导览或讲解一直都是博物馆深度体验的关键,因为静态的展品往往不能向普通的参观者传达出足够的信息,而大段的文字解释又显得枯燥无味,因此产生了很多博物馆导览方法。
基于RFID的语音讲解机,可以在入馆时租借给参观者,起到取代人工、伴随式讲解的作用。其原理就是在展品中加入一个小芯片,然后在讲解机上放一个读卡器,当拿着讲解机的游客走到展品附近时,讲解机发出的信号可以发送到芯片,再由芯片传回到读卡器,这样讲解机就知道用户走到了哪个展品附近,也知道该播什么语音了。然而这种方法在展品较密集,或者有较多遮挡物的时候效果往往并不好。
移动端的发展使得基于低功耗蓝牙的移动终端讲解系统也成为可能。这种方法需要在展品的附近放一个蓝牙信号发射器,当手机接近该信号时,就可以判断出参观者是否接近了该展品。类似于基于RFID的语音讲解机,优点是不需要再为每一个参观者准备一台讲解机,只需要参观者的手机安装有特定的应用程序即可,缺点是使用基于蓝牙的移动终端讲解系统常常会遇到同时收到很多信号的问题,还有搜索到不在一层楼上的展品信号问题,使得这种讲解方法体验也并不好,而且这样的方法仅仅只能传达语音、文字和图片信息,尽管这已经很智能了。扫描展品二维码的方法也是一种,但二维码往往会破环展品的美感。
目前的室内定位技术可以解决部分的导览需求,甚至可以在图文影音的讲解基础上加上路线规划的功能。目前的室内定位技术多使用Wi-Fi定位、蓝牙定位或地磁定位,也有结合几种方法的混合定位,定位精度大概在2-5米左右。使用室内定位技术进行导览,只需要在数据库里设置好每一个展品的位置坐标,再加上相应的交互方式即可,也可以为参观者规划相应的路线,分析参观者的行为,可以更好的为游客提供信息和服务。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为AR)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与虚拟世界信息“无缝”结合的技术。它通过实时计算摄影机相对于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再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通过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目前比较成熟的增强现实方法是识别并跟踪一些2D的识别图,在识别图上叠加一些虚拟信息,对识别图或识别图旁的实物进行解释。也有应用了SLAM的空间感知技术,使得体验者可以在小空间范围内进行AR体验,但这种技术在移动端还有待提高。使用增强现实技术可以有效对展品进行多角度的阐释,但目前还没有一个能遍布整个场馆的增强现实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基于增强现实与室内定位技术的博物馆伴随式导览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增强现实与室内定位技术的博物馆伴随式导览系统,包括:基础地图模块、展品组件模块及网络模块;其中,
所述基础地图模块用于提供地图主视图及地图导览逻辑;
所述展品组件模块用于以预设方式对展品进行展示;
所述网络模块用于获取不同用户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地图模块包括信息显示子模块及地图导览子模块;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82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整车质量估算方法、扭矩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真空转移装置及其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