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0~100%输出负荷调节能力中央空气调节机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38873.1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5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华;卓明胜;程琦;刘思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00 | 分类号: | F24F3/00;F24F11/89;F24F13/30;F25B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廉振保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央空气 机组 冷凝器 蒸发器 管线连接 输出负荷 压缩机 膨胀阀 停机 实际输出 大冲击 低输出 排气端 吸气端 分出 电网 申请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0~100%输出负荷调节能力中央空气调节机组。该中央空气调节机组包括压缩机、多个冷凝器、第一膨胀阀、蒸发器。压缩机的排气端与多个冷凝器通过第一管线连接,多个冷凝器与蒸发器通过第二管线连接,蒸发器与压缩机的吸气端通过第三管线连接,第一膨胀阀设置在第二管线上。中央空气调节机组还包括降负荷管线,降负荷管线从第二管线上分出,经过多个冷凝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再流向蒸发器。本发明的中央空气调节机组就可以实现实际输出负荷按照额定输出负荷的0~100%的调节,减少中央空气调节机组的在低输出负荷下的启停机次数,以避免因为中央空气调节机组在因为频繁的启动和停机对电网产生较大冲击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0~100%输出负荷调节能力中央空气调节机组。
背景技术
由于螺杆压缩机的特性,定频风冷螺杆冷水机组单台压缩机启动最小负荷与启动滑阀的位置有关,一般情况下启动负荷至少为满负荷的25%,这样机组启动后输出的能力即为额定能力的25%。
而风冷螺杆冷水机组装在室外,随着环境温度变化,末端冷量需求也在变化。如果末端冷量需求非常低,而机组依然在较大负荷下运行,那么冷水系统的出水温度就会较快达到设定水温。一旦达到设定水温,机组就会停机。
如果在过渡季节等小冷量需求的情况下,风冷螺杆冷水机会在启动短时间后就停机,然后再启动短时间后就停机,这样一来,就会因为频繁的启动,而让启动电流对电网产生较大冲击。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0~100%输出负荷调节能力中央空气调节机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机组存在的因输出负荷难以降低而导致频繁启动冲击电网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中央空气调节机组,包括压缩机、多个冷凝器、第一膨胀阀、蒸发器,压缩机的排气端与多个冷凝器通过第一管线连接,多个冷凝器与蒸发器通过第二管线连接,蒸发器与压缩机的吸气端通过第三管线连接,第一膨胀阀设置在第二管线上,中央空气调节机组还包括:降负荷管线,降负荷管线从第二管线上分出,经过多个冷凝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再流向蒸发器,在降负荷管线运行时,降负荷管线经过的冷凝器停止从第一管线接收冷媒并停止给第二管线输出冷媒,在降负荷管线停止时,降负荷管线经过的冷凝器从第一管线接收冷媒并给第二管线输出冷媒。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降负荷管线上位于其经过的冷凝器的上游设置有第二膨胀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降负荷管线从第二管线上的第一膨胀阀的上游分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降负荷管线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用于控制降负荷管线的通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降负荷管线经过的冷凝器与第一管线相连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降负荷管线经过的冷凝器与第二管线相连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管线上设置有球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中央空气调节机组还包括油分离器,油分离器设置在第一管线上并位于压缩机的排气端一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冷凝器为翅片换热器,中央空气调节机组还包括与翅片换热器相对应的风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蒸发器为壳管蒸发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中央空气调节机组为定频风冷螺杆冷水机组。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输出负荷要求较高时,例如在额定输出负荷的25~100%时,降负荷管线停止工作,冷媒从压缩机的排气端排出后,经由第一管线输送给多个冷凝器进行冷凝放热。之后冷媒再从第二管线输送给蒸发器,在此过程中,第一膨胀阀对冷媒降压节流,冷媒到蒸发器中蒸发吸热以进行制冷。最后,冷媒通过第三管线由蒸发器流入至压缩机的吸气端进行压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88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