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刀鲚生态养殖系统中沉水植物配置和管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38960.7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25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秦桂祥;钱晓明;徐逍;陈义培;涂翰卿;宋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20;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养殖 系统 中沉水 植物 配置 管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刀鲚生态养殖系统中沉水植物配置和管理方法,其方法主要为前期在刀鲚的养殖池中通过合理配置沉水植物为糠虾提供遮蔽和繁殖的栖息地,以解决刀鱼在饵料不足的问题。后期通过对前期种植茂盛的沉水植物进行修剪、移栽,保证刀鱼的有效生存空间。通过本发明通过为鱼、虾等饵料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栖息环境和躲避场所,给饵料和刀鱼提供了共生环境,保证刀鲚鲜活饵料的稳定供给,缩短了现有刀鲚人工养殖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为一种刀鲚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刀鲚,俗称刀鱼、江刀,是一种江海洄游性鱼类,平时生活在海里,每年2~3月份由海入江,并溯江而上进行生殖洄游。产卵群体沿长江进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长江干流进行产卵活动。但近年来由于污染加剧以及禁捕等现象,长江刀鱼产量逐年下降,野生长江刀鲚现已濒临灭绝的边缘。因此,以开发性保护为目的对刀鲚进行人工繁育和养殖已迫在眉睫。
刀鲚在人工养殖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新鲜饵料严重不足。刀鲚喜活铒,在传统的人工培育中,利用糠虾进行喂养,但糠虾一年只进行两次繁殖,糠虾的季节性繁殖特性导致刀鱼的饵料严重不足,因此人工养殖的刀鱼生长速度慢,其养殖周期达到3年以上,同时养殖出来的刀鱼品质和口感远远不如野生刀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解决糠虾季节性繁殖的问题,以期在饵料上解决刀鱼摄食不充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靠实际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为了解决长江刀鲚人工养殖模式下品质低下和饵料不足的问题,本发明具体提出了一种刀鲚生态养殖系统中沉水植物的配置和管理方法。其特点为模仿刀鲚江海洄游的生活习性和野生糠虾季节性繁殖的生活习性,并结合养殖池的特点,选择了金鱼藻、虾藻、篦齿眼子菜、狐尾藻和川蔓藻这5种沉水植物进行配置模拟。金鱼藻的盐度耐受性为 7.6 g/L以下,温度适应性强,适宜在透明度高的浅水区生长,能富集重金属,抑制藻类生长,可用于水体生态修复;虾藻是一种一年四季生的沉水草本植物,植物盐度耐受性为 5.3 g/L以下,极易成活,能够为虾在冬天提供生存繁殖空间,保证刀鱼在越冬时可以有活饵能够食用;篦齿眼子菜是一种大型沉水植物,生态幅相当宽,盐度耐受性为 18 g/L以下,在咸水和淡水中均可生长,全草可入药,性凉味微、苦清热解毒;狐尾藻是一种多年生粗壮沉水植物,盐度耐受性为 10.1 g/L以下,环境适应性强,能较快地除去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化元素,还能吸收其中的重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净化水体能力;川蔓藻是一种耐高盐度、pH耐受范围广的植物,盐度适应范围为 39 g/L以下,且能通过对水体中氮磷营养盐的吸收和生长过程中的遮荫作用抑制浮游植物的异常增殖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具体来说,一种刀鲚生态养殖系统中沉水植物的配置和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养殖池中多模式配置沉水植物:沉水植物覆盖水面的面积为5%—10%。在刀鲚养殖池的四个角50m2区域每隔80—100cm种植2—3株篦齿眼子菜;养殖池周围每隔40—60cm种5—6株(为1束)虾藻、金鱼藻或狐尾藻;养殖池正中间区域每隔60—80cm种植2—3株(为1束)川蔓藻。通过多种模式配置沉水植物为生物饵料提供栖息、遮蔽场所及食物,增加溶氧、净化水质,构建适宜刀鱼生长稳定生态系统;
(2)在刀鲚的养殖池中投放适量的小鱼、米虾、糠虾:起始投放量为50—70kg/亩。饵料生物能够利用步骤(1)中种植的沉水植物作为栖息、繁殖的场所,进行世代交替,形成完整的生态食物链,如水体中的轮虫、枝角类可以作为小鱼、米虾和糠虾的饵料,小鱼、米虾和糠虾又可以作为刀鱼的适口饵料。后期每隔10—15天定期补投,投放量为初次投放量的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未经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89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驾驶安全评价的车辆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充电站及信息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