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永磁激励的扭矩可控的磁流变过载保护安全联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40218.X | 申请日: | 201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46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炅;聂伟荣;张广;汪辉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有(苏州)精工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7/00 | 分类号: | F16D7/0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滕诣迪 |
地址: | 215513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永磁 激励 扭矩 可控 流变 过载 保护 安全 联轴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激励的扭矩可控的磁流变过载保护安全联轴器,包括输入轴、滚珠轴承、输出转筒、输入转筒、预紧弹簧、密封圈、磁流变脂、输入轴套、输出轴、永磁体、活塞。输入转筒置于输出转筒内腔中,它们通过滚珠轴承联接。磁流变脂充满在输入转筒与输出转筒之间的间隙内,并通过密封圈密封。输出转筒设有一个加料通道。输入转筒设有一个内腔,输入轴套部分置于该内腔里面,并与输入转筒固连。预紧弹簧和永磁体置于输入转筒内腔中。预紧弹簧一端固定在输入转筒内腔内壁,另一端与永磁体固连。输入轴套设有一个腔室,活塞置于该腔室中。本发明不需要另加供电装置,且外载荷小于传递扭矩的时起动力传递作用,反之则起到过载安全保护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安全动力传递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永磁激励的扭矩可控的磁流变过载保护安全联轴器。
背景技术
传统联轴器分为刚性联轴器和具有一定轴向、径向和角度误差可调的绕挠性联轴器。前者由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传递较大转矩的优点,在机械传动装置中广泛应用。后者使用了一些粘弹性元件,具有一定的吸收和减振的能力,在一些工作环境要求较高的场合得以应用。这两种联轴器在工作过程中没有过载保护的功能。
随着机械行业的发展,其对机械系统组成元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包括元件的力学性能、精度、多功能化以及自动防故障性能、旋转减振以及安全保护功能等。在这些性能中自动防故障是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人身安全的保障,同时能够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一种极限扭矩联轴器”(专利号:200910272344)公开了一种极限扭矩联轴器,该联轴器使用新型智能材料磁流变液作为传递介质,联轴器的励磁线圈与集流环相连,电源与集流环相连,通过调节电源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从而改变励磁线圈的通电电压或通电电流的大小,以此来控制磁流变液工作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及剪切应力的大小,实现对联轴器传递扭矩的可控可调。然而,此联轴器虽然力矩可调,但使用电流励磁,耗能且效率低。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一种永磁型磁流变液极限扭矩联轴器(专利号:201010501932.6)公开了一种永磁型磁流变联轴器。其关键结构如下:主动转筒的内壁上均匀分布有8~24个转筒梯形槽,从动转子的圆柱体上均匀分布着相同数量的转子梯形槽,转筒梯形槽和转子梯形槽内分别嵌有转筒永磁体和转子永磁体,转筒永磁体和转子永磁体的极性朝向相反,转筒永磁体和转子永磁体的安装位置的外侧分别装有转筒隔离片和转子隔离片,磁流变材料安置在转筒和转子之间的间隙。该联轴器能够实现零耗能,但是传递扭矩不可调,也无法实现自动防故障功能。再者,(专利号:201610243330.2)公布了一种联轴器,其关键技术“给永磁铁罩体通电产生强烈的电磁场,依靠磁流变液作为传力介质,通过选用永磁体提供磁源,使磁流变液发生固化反应,以此提供足够的动态剪切屈服应力传递扭矩。”说明书上没有对永磁体的排列方式进行技术描述,同样是的磁流变液无法达到最大输出剪切屈服应力。该发明所使用的磁流变液具有挥发性,不适合长期使用。说明书种所述的外加永磁体罩体会增加联轴器的体积和重要,提生产成本。
本发明一种永磁激励的扭矩可控的磁流变过载保护安全联轴器预采用磁流变脂为传力介质,永磁体为激励源,实现扭矩可控具有自动防故障功能,且无耗能、结构简单的特点。
磁流变脂的流变性能与磁流变液相近。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系统瞬间变成类固体状态,从而具有一定的剪切屈服应力。去掉外加磁场后,又变成原来的类似润滑脂的状态,此过程连续、可逆。磁流变脂相比于磁流变液具有更加稳定的物理结构,内部颗粒不会发生沉降和团聚。其剪切应力随外加磁场强度的变化满足Binghan模型,具体表达如下:
式中,τ为材料的剪切应力;τy(B)为材料的剪切屈服应力,与磁场有关;η为材料的粘度;r为转盘半径;w为转盘角速度;h为两转盘之间的间隙。
发明内容
1、本发明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有(苏州)精工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恒有(苏州)精工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02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