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原纤化纤维素类纤维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41889.8 | 申请日: | 201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27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元伟;程筒;王铁晗;靳宏;张玉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11/02 | 分类号: | D01F11/02;D01F2/06;D01D10/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金利琴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原 化纤 维素类 纤维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原纤化纤维素类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将纤维素类纤维纺丝液经喷丝头挤出、凝固、拉伸和水洗制得水洗丝,再用交联剂水溶液对水洗丝进行处理后进行漂洗和干燥制得抗原纤化纤维素类纤维;水洗的温度≥90℃,处理时交联剂水溶液的温度为65~90℃,漂洗的温度为20~40℃;交联剂含能够与纤维素羟基形成共价键的基团、能够自交联反应的基团和能够与纤维素羟基形成氢键的基团中的一种以上。制得的抗原纤化纤维素类纤维主要由纤维素类纤维基体以及分散在纤维素类纤维基体内的交联剂组成。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条件温和;制得的纤维机械性能优良,耐水洗性能优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纤维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抗原纤化纤维素类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纤维素纤维中的棉、麻纤维由于其制品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长期作为重要的纺织原料。由于其具有可再生、无毒、制得织物舒适性好、卫生健康、废旧物可降解且无白色污染的优势,其在相当长时间内是纺织品的最主要原料,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聚酯纤维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其作用,但其仍是纺织品的主流原料。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纤维素纤维的需求日益增加,天然纤维素纤维如棉、麻等的产量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因此人们开发了人造纤维素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其主要是利用棉短绒、木材、竹子、甘蔗渣、芦苇等天然物质,通过一定的工艺处理方法对其纤维素分子重塑而得的,其有效利用了天然材料,大大提高了纤维素纤维的供应量。随着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升级,不仅市场对纤维素纤维的需求量增大了,而且对纤维的品质及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原纤化是指微纤在湿整理过程中,由于纤维膨胀和机械张力作用,在机械应力作用下沿着纤维纵向发生开裂的现象。纤维的原纤化是由润湿状态下的摩擦产生的。未经抗原纤化处理的纤维在制成织物后容易发生起球,因此对纤维进行抗原纤化处理以提高其使用性能极具现实意义。
目前制备抗原纤化纤维素纤维的方法有:1)活性染料染色法,其可以同时对纤维起到染色和抗原纤化的效果,但其对染料的分子结构和性能如活性基团在染料分子中的空间取向、活性基团之间的距离、染料的扩散性能、染料分子内色基的流动性以及染料分子的柔顺性等有一定要求,其处理条件较为复杂;2)碱处理,使用碱处理Lyocell纤维,对于防原纤化也有一定作用,在纤维制备过程中可用碱处理,也可以在染整加工过程中对Lyocell织物进行处理,碱处理不仅可以降低原纤化倾向,而且可以提高织物的光泽和染色性能,但是碱处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纤维在后续加工中的原纤化倾向,虽然碱破坏了纤维无定形区分子链间的氢键,进入结晶区缺陷处使纤维膨化,从而减少湿态下纤维间摩擦力,但不能达到完全防原纤化的效果;3)酶处理,对纤维进行酶处理用到的主要是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去除纤维原纤化时,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水解需要与机械搅拌作用配合,仅仅通过纤维素酶作用的效果比较有限,使用酶处理最大的优点是能去除纤维表面的微小纤维,但同时也会破坏纤维结构,造成纤维强度降低,此外以上方法制得的抗原纤化纤维素纤维还存在耐久性能较差的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抗原纤化效果好、强度较高且耐久性能好的抗原纤化纤维素类纤维极具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制备的抗原纤化纤维素类纤维抗原纤化效果不佳、强度较低且耐久性能不佳的缺陷,提供一种抗原纤化效果好、强度较高且耐久性能好的抗原纤化纤维素类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原纤化纤维素类纤维的制备方法,将纤维素类纤维纺丝液经喷丝头挤出、凝固、拉伸和水洗制得水洗丝,再用交联剂水溶液对水洗丝进行处理后进行漂洗和干燥制得抗原纤化纤维素类纤维;
水洗的温度≥90℃,处理时交联剂水溶液的温度为65~90℃,漂洗的温度为 20~40℃;
交联剂含X基团、Y基团和Z基团中的一种以上,X基团为能够与纤维素羟基形成共价键的基团,Y基团为能够自交联反应的基团,Z基团为能够与纤维素羟基形成氢键的基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18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防雾霾纱窗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棉纺布加工用混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