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药物负载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43673.5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6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罗志强;万影;任小宁;程思;余晓凤;万江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3/18 | 分类号: | C01B33/18;A61K47/04;A61K31/496;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陈征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硅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药物 负载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药物负载中的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将由有机硅源和稀释剂组成的硅源溶液加入到含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和稀释剂中的混合水溶液中,搅拌反应,过滤、洗涤后煅烧即得;所制得样品粒径为40‑200nm,比表面积为1050‑1350m2/g,孔径为1.8‑2.4nm;能应用于疏水性药物的负载中,实现药物的纳米化,增强其水溶性和溶出度。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能避免传统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的有机模板的使用;原料易得,设备简单,效率高;孔壁颗粒引入介孔结构,有利于药物扩散和负载,减小重结晶,使其体外溶出度几乎为100%,且其生物利用度明显高于市售药物,实际意义重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疏水性药物负载用纳米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药物负载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口服给药(oral drug delivery system)是临床上最方便,也是使用最广泛的给药方式。药物经口服之后在口腔或者胃肠道被黏膜吸收,从而进入血液循环到达体内组织发挥治疗作用。在口服给药的情况下,药物通过胃肠道等器官的吸收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药物的剂型、吸收部位以及消化道的生理环境等。口服药物的主要障碍是肠道吸收能力差及生物利用率较低。水溶液溶解度是影响口服药物生物利用率的最直接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胃肠道中有限的溶解度可能导致药物的不充分或者可变吸收。这严重影响了对这些药物药理活性的评价和药物制剂形式的设计,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开发为新药的可能。
近二十年来,由于识别策略的发展以及靶向药物的探索需要与亲油性物质充分复合,因此难溶性药物的数量日益增多。目前世界上将近70%的药物及新合成化学药物属于BCSII类,他们可以有效的穿透胃肠道上皮组织被人体吸收,然而低的水溶解度却限制了其生物利用度的有效提高。因此,增加水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便成为了药剂学家们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研究表明,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提高会显著增强其生物利用度。其中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一种新方法是将疏水性药物封装于有序多孔二氧化硅材料中。通过具有高比表面积的二氧化硅载体增强药物的溶解性。等首次研究了二氧化硅载体在延长布洛芬释放中的药物释放特性。
由于介孔二氧化硅具有颗粒尺寸可调、高比表面积、大的内部空腔、均一的介孔结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多功能化的表面等特性使其具有优于其他药物载体的优势。
然而,目前所用二氧化硅为载体负载难溶性药物的相关研究报道中,药物的溶出度并不高,生物利用度也并不理想。因此,有效的提高二氧化硅载体所负载难溶药物的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仍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药物负载中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由有机硅源和稀释剂组成的硅源溶液加入到含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和稀释剂中的混合水溶液中,搅拌反应,过滤、洗涤后煅烧即得。
其中,所述硅源溶液中硅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24*10-4-2.24*10-3mol/L,所述硅源溶液中硅与所述混合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49-1:1.96。
在上述反应过程中,整个反应过程在室温下搅拌即可以实现,节能环保,操作简便,同时具有很高的重复性,可实现量产化制备;此外,硅源前驱体在分散体乙醇溶液中的浓度与二氧化硅球径的大小有重要关系,通过简单调控二氧化硅在乙醇分散体中的成核与生长过程实现其球径的控制,不需要额外模板剂或其他试剂的使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和稀释剂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澄清透明的混合水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36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白炭黑分散剂
- 下一篇:一种微波熔化硅酸铝矿物质的生产方法及微波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