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止血海绵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43983.7 | 申请日: | 201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1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汪建新;魏冉;陈太军;王莹莹;冯波;翁杰;段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8/00 | 分类号: | A61K38/00;A61L24/00;A61L24/04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何凡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止血 海绵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止血海绵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多孔止血海绵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2.20%~7.08%的聚谷氨酸,0.72%~5.31%的赖氨酸,0.72%~5.31%的聚赖氨酸,0.72%~5.31%的干酪素,0~4.42%的氯化钙,0.72%~5.31%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0.72%~5.31%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余量为蒸馏水。本发明的多孔止血海绵孔隙率高,可降解吸收,且可抗菌抑菌促进愈合,吸液率强,能快速有效止血的多孔止血海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孔止血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血液是人体重要的成分之一,占成年人体重的8%左右,相当于每千克体重中有70—80毫升的血液,一个成年人(约70kg)约有5L的血液。它承担着人体全部组织和器官的物质交换,如果人在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全部血液的30%以上,就会因失血过多导致死亡。在交通事故、自然灾害、战争等死亡事件中,大部分是由不可控的出血造成的。因此有效止血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实现有效止血,就离不开止血材料的应用。由此可见,研究开发一种快速有效的止血材料迫在眉睫。
目前,快速止血材料有沸石、明胶、胶原类、多糖类、多肽类、聚乙烯醇、石墨烯等。这些材料来源不同,止血机理也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通常分为3类止血机制:第一类,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作用)短时间内使伤口附近血液中参与凝血的因子浓度快速上升来加快生理止血过程;第二类,通过材料本身或释放的因子直接激活或参与凝血系统;第三类,通过强粘着对血管进行物理封闭。
现有止血材料在止血速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且自身还存在可降解性和安全性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孔止血海绵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现有止血材料止血速度慢、不能降解或完全降解以及安全性低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孔止血海绵,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2.20%~7.08%的聚谷氨酸,0.72%~5.31%的赖氨酸,0.72%~5.31%的聚赖氨酸,0.72%~5.31%的干酪素,0.10%~4.42%的氯化钙,0.72%~5.31%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0.72%~5.31%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以及余量为蒸馏水。
本发明选取的原材料均为生物降解物质,止血速度快,安全无毒,且具有杀菌抑菌效果,能够促进伤口愈合。本发明所用的聚谷氨酸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吸收并且其羧基可以与血液中的Fe3+结合,从而加快止血速度,同时聚谷氨酸可以螯合原料中的钙离子,其释放出的钙离子作为凝血因子,激活凝血机制,进一步加速凝血。此外,本发明使用的赖氨酸和聚赖氨酸带正电,可与血液中带负电的血细胞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进一步加速止血。本发明通过在聚谷氨酸、赖氨酸、聚赖氨酸以及氯化钙的共同作用下获得高止血速度的多孔止血海绵,大大提升了止血海绵的止血速度。干酪素的加入能够帮助聚谷氨酸、赖氨酸和聚赖氨酸乳化。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起到活化聚谷氨酸中羧基的作用,让聚谷氨酸中的羧基和赖氨酸及聚赖氨酸中氨基充分反应,同时N-羟基琥珀酰亚胺作为催化剂加入,进一步促进反应进行,使反应更加充分。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多孔止血海绵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3.10%~4.31%的聚谷氨酸,1.24%~2.16%的赖氨酸,2.07%~3.02%的聚赖氨酸,0.80%~1.70%的干酪素,0.80%~1.70%的氯化钙,2.07%~3.02%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2.07%~3.02%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以及余量为蒸馏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39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