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附设于车辆用座椅的物品载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44720.8 | 申请日: | 201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14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古田容造;长泽拓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7/04 | 分类号: | B60R7/04;B60N2/6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于 车辆 座椅 物品 装置 | ||
提供能够用单手容易地从前座侧进行使用形态的变更而使用性能优异的附设于车辆用座椅的物品载置装置。物品载置装置具备:片状的挠性体,其基端部安装于所述前座座椅的所述座椅靠背的下部区域;被卡止体,其安装于所述挠性体的顶端部;前座侧卡止部,其设置于所述前座座椅的所述座椅靠背的背面侧上部,且通过与所述被卡止体卡止而使所述挠性体能够以所述第一使用形态使用;后座侧卡止部,其设置于所述后座座椅的座椅座垫的前部,且通过与所述被卡止体卡止而使所述挠性体能够以所述第二使用形态使用。所述第二使用形态下的所述被卡止体以相对于所述第一使用形态下的所述被卡止体的卡止姿态而使上部向前部下方回转了的状态卡止于所述后座侧卡止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附设于在车辆的前座座椅的背部设置的车辆用座椅的物品载置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的座椅周围的物品载置装置,已知有在前座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背部设置收纳袋而成的物品载置装置,该收纳袋还能够用于载置物品(参照日本特开2000-262351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物品载置装置中,在前座座椅的座椅靠背的下端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有板材,该板材的上部的后方位移由带进行约束。在板材的上部后表面突出设置有能够拆装地将带卡止的多个卡止片。在该物品载置装置中,在作为物品收纳用的袋使用时,使带卡止于板材的后表面的多个卡止片,利用该带来约束板材的后方位移。另外,当在板材上载置物品时,将带从板材的后表面的卡止片取下,使板材向后方倾倒并将该板材架设于前座座椅和后座座椅。
上述以往的物品载置装置为使具有挠性的带卡止于在板材的后表面突出设置的多个卡止片的构造,所以在变更板材的使用形态的情况下,如果乘客不绕到后座座椅侧,则难以进行板材与带的拆装作业。现在,期待研究出能够用单手容易地从前座侧进行使用形态的变更的物品载置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方案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用单手容易地从前座侧进行使用形态的变更而使用性能优异的附设于车辆用座椅的物品载置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物品载置装置是一种附设于车辆用座椅的物品载置装置,其设置于前座座椅的背部,且能够选择将物品夹持在所述前座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背部侧的第一使用形态、以及在所述前座座椅与后座座椅之间载置物品的第二使用形态中的任一形态来使用,其中,所述附设于车辆用座椅的物品载置装置具备:呈片状的挠性体,该挠性体的基端部安装于所述前座座椅的所述座椅靠背的下部区域;被卡止体,其安装于所述挠性体的顶端部;前座侧卡止部,其设置于所述前座座椅的所述座椅靠背的背面侧上部,且通过与所述被卡止体卡止而使所述挠性体能够以所述第一使用形态使用;以及后座侧卡止部,其设置于所述后座座椅的座椅座垫的前部,且通过与所述被卡止体卡止而使所述挠性体能够以所述第二使用形态使用,所述第二使用形态下的所述被卡止体以相对于所述第一使用形态下的所述被卡止体的卡止姿态而使上部向前部下方回转了的状态卡止于所述后座侧卡止部。
根据上述方案(1),在从第一使用形态向第二使用形态变更的情况下,例如,就座于前座座椅的相邻的座位的作业人员将手绕到前座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背部,并操作被卡止体而解除被卡止体与前座侧卡止部的卡止。接着,从该状态起,作业人员使被卡止体向前部下方回转,并同时使被卡止体向后座座椅的座椅座垫方向移动,使被卡止体卡止于后座侧卡止部。由此,作业人员通过一边移动手腕,一边使被卡止体向后座座椅的座椅座垫方向移动,从而能够用单手容易地从第一使用形态变更为第二使用形态。
另外,在从第二使用形态向第一使用形态变更的情况下,例如,就座于前座座椅的相邻的座位的作业人员将手伸到后座座椅的座椅座垫的前部,并操作被卡止体而解除被卡止体与后座侧卡止部的卡止。接着,从该状态起,作业人员将被卡止体向后部上方拉起,并且使被卡止体向前座座椅的座椅靠背方向移动,使被卡止体卡止于前座侧卡止部。由此,作业人员通过一边移动手腕,一边使被卡止体向前座座椅的座椅靠背方向移动,从而能够用单手容易地从第二使用形态变更为第一使用形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47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