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芩与玉米套作的规范化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45598.6 | 申请日: | 201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3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牛颜冰;王德富;咸珅;王疆然;申少斐;龙丹丹;裴燕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A01G22/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俞晓明 |
地址: | 0308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芩 规范化种植 套作 玉米 中药材栽培 田间管理 土壤处理 种子处理 病虫害防治 播种 收获 加工 土地 | ||
1.一种黄芩与玉米套作的规范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腐殖质含量高、排水良好、向阳干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
(2)土壤处理
播种玉米前全面深耕,同时按亩施入底肥45-55kg,耕翻过后,将田间整成若干100cm宽的畦,畦垄宽度占20cm;
所述底肥由磷酸二铵:硫酸钾:尿素按质量比为1:1:2-2.5组成;
(3)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玉米及黄芩的种子分别用45℃温水浸泡5-6h,水温降至30℃时再浸泡2-3d,每天将种子沥干水放置4-5h,使种子吸氧膨胀,浸泡完毕后捞出即可;
(4)播种
4月下旬将玉米种子播种在步骤(2)整好的畦垄上;
6月下旬或7月上旬播种黄芩,每亩使用种子1.5-2.0kg,相邻两行黄芩之间的间距及黄芩与相邻畦垄之间的间距均为20cm,播种时开2-3cm深的浅沟,将黄芩种子播入沟内;
(5)田间管理
玉米和黄芩幼苗出齐后,清除生长过密、瘦弱和有病的小苗,待苗长至10cm高时,按株距6-10cm定苗;
黄芩生长期间及时除草直至田间封行,第二年返青时浇水一次,之后根据土壤墒情进行浇水;翌年返青后,于5月下旬和7月末各追施三元素复合肥20-30kg/亩;所述三元素复合肥中N:P2O5:K2O=15:5:20;
(6)病虫害防治
黄芩白粉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使用质量分数为50%代森铵的1000倍稀释液或质量分数为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稀释液喷施;
黄芩叶枯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使用质量分数为50%多菌灵可湿粉剂1000倍稀释液或硫酸铜:生石灰:水的质量比为1:1:120的波尔多液喷雾进行喷施;
根腐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质量分数为50%托布津的600-800倍稀释液或质量分数为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液浇灌;
(7)收获加工
玉米:9月下旬收获玉米,且翌年不种玉米;
黄芩:采摘成熟的黄芩果实,去净花瓣花萼,留下种子晒干备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芩与玉米套作的规范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播种黄芩种子时,用滚筒将种子播入沟内,再覆盖厚度为1-2cm的薄土后稍加镇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芩与玉米套作的规范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不采种的黄芩田块,在开花前或花期剪掉花梗,或进行打顶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芩与玉米套作的规范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黄芩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为:代森铵稀释液每7d-10d喷1次,连喷2~3次;或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稀释液每15d喷1次,连喷2-3次;所述黄芩叶枯病的防治方法为:多菌灵可湿粉剂稀释液或波尔多液每隔7d-10d喷药1次,连喷2-3次;所述黄芩根腐病的防治方法为:托布津稀释液每隔7d-10d灌根1次,连续浇灌2-3次;或苯来特可湿性粉剂稀释液浇灌1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农业大学,未经山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559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