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体制超视距短波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46132.8 | 申请日: | 201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6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桐辛;杨国斌;姜春华;赵正予;周超;周安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5/08 | 分类号: | G01S5/08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彭艳君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体制 视距 短波 定位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新体制超视距短波定位系统的定位方法,定位系统包括短波发射部分和接收站;短波发射部分包含至少三个短波发射站,用于发射具有相互正交特性的短波信号,通过电离层传播;接收站包括接收部分与修正部分;接收部分采用多通道接收机与阵列天线,用于对天波信号进行DOA估计,并结合已知的短波发射站地理坐标实现自定位;修正部分用于依据电离层模型对DOA估计结果进行修正;其特征是,该定位系统的定位方法包括:
根据接收站所测得的各短波发射站信号的来波到达角与已知的短波发射站地理坐标进行交汇式自定位;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各短波发射站发射具有相互正交特性的短波信号,并通过电离层反射;
步骤2、接收部分接收来波信号,并根据短波发射站的信号模式,采用对应码制解调来波信号,并进行DOA估计;
步骤3、进行接收站的粗定位和精定位;
步骤3.1、通过直接测量所得各发射站的来波到达角与已知的发射站地理坐标,利用大圆定位算法,采用交汇定位的方式对接收站进行粗定位;
步骤3.2、根据粗定位结果通过优化算法对来波到达角进行校正,利用校正后的来波到达角再次采用交汇定位的方式对接收站进行精定位;获得接收站的经纬度;
步骤3.2所述优化算法包括:获得粗定位结果之后,假定该定位点为准确点的前提下,计算出各个发射站相对于该定位点的方位角,将该方位角与由接收站测得方位角进行求差值的绝对值和;以此作为一个衡量定位点与准确点之间误差的判据,在小范围内对到达角进行搜索,并计算新的接收站位置,然后依靠接收站、发射站的位置反过来考察到达角的准确性,寻找匹配的到达角与接收站坐标对粗定位结果进行修正,实现精确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613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