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检测四种出血热病毒的纳米金生物传感器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48421.1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2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曾令文;赵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25;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硝化纤维薄膜 检测 结合垫 吸收垫 样品垫 基底 出血热病毒 生物传感器 纳米金 金纳米粒子 灵敏度 传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检测四种出血热病毒的纳米金生物传感器及检测方法。所述传感器包括基底、样品垫、吸收垫、硝化纤维薄膜和结合垫,所述样品垫和吸收垫固定于所述基底的两端,所述硝化纤维薄膜固定于所述基底的中部;所述吸收垫和所述硝化纤维薄膜之间有2‑3mm的重叠,所述硝化纤维薄膜和所述结合垫之间有2‑3mm的重叠,所述结合垫和所述样品垫之间有2‑3mm的重叠;所述结合垫上具有金纳米粒子DNA探针。本发明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高、检测时间短,可在60分钟内完成检测、检测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检测四种出血热病毒的纳米金生物传感器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血热病毒多样,易传染且危害巨大,2014年爆发的埃博拉病毒已致死7000多人,综合致死率达50%以上。同年广东省爆发的登革病毒感染人数超40000人。国内外针对出血热病毒检测主要有分离培养、电镜观察、免疫荧光以及RT-PCR等方法,以往的诊断方法存在过程复杂、重复性差、灵敏度不够以及成本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同时检测四种出血热病毒的纳米金生物传感器及检测方法,利用磁性纳米分离、切刻酶辅助的等温链置换扩增及纳米金试纸条技术,可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地同时检测四种出血热病毒,提高对病毒的诊断防控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同时检测四种出血热病毒的纳米金生物传感器,包括基底、样品垫、吸收垫、硝化纤维薄膜和结合垫,所述样品垫和吸收垫固定于所述基底的两端,所述硝化纤维薄膜固定于所述基底的中部;所述吸收垫和所述硝化纤维薄膜之间有2-3mm的重叠,所述硝化纤维薄膜和所述结合垫之间有2-3mm的重叠,所述结合垫和所述样品垫之间有2-3mm的重叠;所述结合垫上具有金纳米粒子DNA探针;所述金纳米粒子DNA探针包括:
汉坦病毒金纳米粒子DNA探针:S-n-GGACAACTTCCACTTAGGGGA;
基孔肯雅热病毒金纳米粒子DNA探针:S-n-CTACAGCCCCATGGTACTGG;
登革热病毒金纳米粒子DNA探针:S-n-GCTGAAACGCGAGAGAAACC;
埃博拉病毒金纳米粒子DNA探针:S-n-TCCAACAGCTTGGCAATCAGT。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同时检测四种出血热病毒的纳米金生物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病原体裂解后,RNA提取采用磁性纳米颗粒富集核酸,经过洗脱后进一步进行反转录;
S2、反转录产物再次使用磁性纳米颗粒进行筛选,最终洗脱下来的核酸加入到等温链置换扩增反应体系中并置入37℃水浴锅中,经过30min的反应后,扩增产物作为检测样品滴加到样品垫上,5min后用肉眼观察结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灵敏度高,可达0.01pM;
2、本发明特异性高,可区分单碱基;
3、本发明检测时间短,可在60分钟内完成检测;
4、检测成本低,结果肉眼可见,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备的一种同时检测四种出血热病毒的纳米金生物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SDA扩增产物的凝胶电泳图;
图3为本发明制备的一种同时检测四种出血热病毒的纳米金生物传感器的特异性分析结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制备的一种同时检测四种出血热病毒的纳米金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分析结果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84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