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蜂房芽孢杆菌在防治马铃薯疮痂病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48992.5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2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程林润;张良;谢关林;卞晓波;艾默;钱秋平;蒋梅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63/00 | 分类号: | A01N63/00;A01P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 代理人: | 舒欣 |
地址: | 32101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铃薯疮痂病 类芽孢杆菌 蜂房 链霉菌 制备 防治 应用 蜂房芽孢杆菌 应用前景广阔 高效抑制 生防菌剂 植物病害 种质资源 菌剂 可用 微生物 生长 开发 | ||
本发明公开了蜂房类芽孢杆菌在制备用于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的菌剂中的应用,属于微生物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领域。本发明提供了蜂房类芽孢杆菌新的应用,利用蜂房类芽孢杆菌制备的生防菌剂可高效抑制疮痂链霉菌的生长,可用于防治由疮痂链霉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领域,尤其涉及蜂房芽孢杆菌在防治马铃薯疮痂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马铃薯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然而,作为马铃薯四大病害(疮痂病、晚疫病、粉痂病和病毒病)之一的马铃薯疮痂病却一直困扰着中国马铃薯生产,尤其对温室环境中培育马铃薯脱毒种薯造成严重威胁,产量损失20%左右,由于疮痂病菌产生毒素,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更为严重。在大规模生产脱毒微型薯过程中,疮痂病发生率达60%以上。近年来,该病在南方地区发生猖獗。2018年浙江省金华地区大田春马铃薯收获季,马铃薯块茎疮痂病受害严重(图1),部分田块的发病率已达到 90%以上。最近,在云南省一些地方的马铃薯疮痂病发生率已达100%,严重影响了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成为制约中国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瓶颈之一。
对罹病马铃薯块茎的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是由致病的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引起,毒素是疮痂病菌致病的主要因子。经浙江大学马铃薯疮痂病研究课题组鉴定,浙江省的优势马铃薯疮痂病种为Streptomyces scabies和 Streptomycesacidiscabie,它们均产生疮痂病毒素。
利用生物防治手段防治作物病害能有效地避免上述缺点,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其中拮抗细菌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防治制剂,在植物病害的综合防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细菌在生物防治应用中的主要优势在于:(1)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众多,在植物根际和地上部大量存在;(2)细菌对病原菌的作用方式较广,可以通过竞争、拮抗和寄生、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等方式对病原菌产生影响;(3)具有惊人的繁殖速度; (4)许多细菌存在于植物根际和地上部,对植物的生态比较适宜;(5)细菌大多可以人工培养,便于控制,在实践中易于操作;(6)有些细菌不仅能防治病害而且具有促生作用,可以增加作物产量。
引起马铃薯疮痂病的疮痂链霉菌是一种顽固的土壤习居菌,可通过土壤传播病害,一旦发病难以控制,严重影响马铃薯块茎的产量和品质。众所周知,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最有效的方法,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抗马铃薯疮痂病的品种,这可能与病菌的致病特性有密切关系。病害的农业防治手段因受地域及诸多条件的限制,也无法有效开展。目前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的主要手段是使用化学杀菌剂,在化学防治上,农用链霉素和铜制剂已成为防治细菌病害的“万能药剂”,然而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造成病菌的抗药性增强,这两种防治细菌病害的“万能药剂”对防治马铃薯疮痂病已基本无效。自然生态环境污染及农药残留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寻求农作物病害防治的新途径一直是人们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意外地发现蜂房芽孢杆菌可以有效抑制链霉菌的生长,从而防治马铃薯疮痂病,从而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蜂房芽孢杆菌在制备用于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的菌剂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蜂房芽孢杆菌为保藏号为CCTCC M2012448的蜂房芽孢杆菌菌株ZJUB2011-1。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菌剂为粉未制剂、液体制剂或固体制剂。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菌剂可通过喷施或灌根的方法施用。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菌剂中蜂房类芽孢杆菌的浓度为 107~108cfu/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未经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89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苍蝇引诱剂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治线虫的多糖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