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粘性土地区的污染场地修复系统及其原位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49660.9 | 申请日: | 201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9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求稳;马宏海;施文卿;陈宇深;林育青;陈诚;严晗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B09C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孙斌 |
地址: | 2100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染场地 抽水单元 污水处理单元 高渗透 粘性土地区 修复系统 原位修复 淋洗剂 淋洗 地下水循环 修复 二次污染 分布设置 建设成本 运行成本 自动运行 抽水井 导水管 扰动 生态 | ||
1.一种用于粘性土地区的污染场地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渗透单元(1)、抽水单元(2)、污水处理单元(3)、淋洗单元(4);所述高渗透单元(1)底部设置有导水管(5);所述抽水单元(2)由连接到高渗透单元(1)的抽水井(6)组成;所述污水处理单元(3)与抽水单元(2)连接,所述淋洗单元(4)与污水处理单元(3)连接分布设置在污染场地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粘性土地区的污染场地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渗透单元(1)使污染场地整体成低水位区域,与外界形成分水岭,污染场地中的地下水携带污染物质不断地汇入高渗透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粘性土地区的污染场地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渗透单元(1)为污染场地向外延伸1~2m,高渗透单元(1)的高渗透通道可填充高渗透、低吸附性能材料;高渗透单元(1)表层填上原状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粘性土地区的污染场地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渗透单元(1)优选低于污染场地深度0.5~1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粘性土地区的污染场地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井(6)设置在污染场地地下水流场下游,低于高渗透单元(1)0.5~1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粘性土地区的污染场地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井(6)连通高渗透单元(1),井壁采用花管,周围布置滤网、滤料;抽水井(6)用自动水位控制器,收集到淋洗水后立即传至污水处理单元(3)处理至干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粘性土地区的污染场地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洗单元(4)采用喷洒装置,可以将污水处理单元(3)处理后的净水或者新补充的净水直接或添加淋洗剂均匀的喷洒至污染场地。
8.一种适用于粘性土地区的污染场地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调查需要处理的污染场地大小、预处理深度、污染类型、地下水深度、地下水流场等信息,确定治理范围和系统各单元布设位置;
(2)在高渗透单元(1)安置位置开挖,开挖至低于污染场地预处理深度0.5~1m处时,在底部平铺导水管(5)辅助高渗透单元导水;
(3)在地下水流场下方选择抽水单元(2)安装位置,抽水单元(2)根据场地具体情况布置抽水井(6)数量;
(4)安装完导水管(5)和抽水单元(2)后,可对高渗透单元(1)开挖处进行填实;
(5)污染场地地表均匀的布置淋洗单元(4),保证系统工作时,污染场地土壤都能接触到淋洗剂,淋洗单元与污水处理单元相连接;
(6)系统工作时,高渗透单元(1)内外两侧形成分水岭,污染场地内的污染地下水源源不断的向高渗透单元(1)汇聚,抽水单元(2)将汇聚的污染水体不断抽送至污水处理单元(3)进行处理,污水处理单元(3)处理后的干净水体添加淋洗剂后输送至淋洗单元(4),均匀的喷洒至污染场地,实现对污染场地的淋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粘性土地区的污染场地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抽水井(6)数量为每1600平方米污染场地修复需布置一口,抽水井(6)采用花管作为井壁,竖直安装在高渗透单元(1)中,其深度低于高渗透单元(1)0.5-1m,上部高出地面与污水处理单元(3)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粘性土地区的污染场地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进行填实为填充高渗透、低吸附性能材料,增强其透水性,填实至距离地面0.5~1m处时,剩余部分用原状土填实,以还原地表、减少生态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966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污染场地修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等离子体处理污染土壤的智能修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