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根状互锁锚筋桩及不稳定岩坡加固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49800.2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85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叶琼瑶;王保田;张海霞;李敦仁;单熠博;何廷全;康靖宇;蓝日彦;邓胜强;韩少阳;匡波;胡卫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15/04;E02D5/3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530029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根状 互锁 锚筋桩 不稳定 加固 施工 方法 | ||
1.一种竹根状互锁锚筋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1)和若干竹根状间隔设置在桩体(1)外周的卡伞结构(2),所述卡伞结构(2)包括若干伞骨筋(3),所述伞骨筋(3)以桩体(1)为伞轴,伞状展开收起;
所述卡伞结构还包括套装固定在桩体(1)外周的卡环座(4)和可滑动套装在桩体(1)外周的滑动套环(5);所述卡环座(4)和滑动套环(5)之间还设置有套装固定在桩体(1)外周的限位环(6);所述伞骨筋(3)包括首尾转动相连的锚固连杆(7)和移动连杆(8);所述锚固连杆(7)的端部转动连接在卡环座(4)上;移动连杆(8)的端部转动连接在滑动套环(5)上;
位于坡体潜在滑动面以上的卡伞结构(2),其滑动套环(5)位于卡环座(4)的下端,卡伞结构(2)的伞状展开口背向临空面;位于坡体潜在滑动面以下的卡伞结构(2),其滑动套环(5)位于卡环座(4)的上端,卡伞结构(2)的伞状展开口朝向临空面;
所述滑动套环(5)上设置有滑动牵引线(9);其中位于坡体潜在滑动面以上的卡伞结构(2),所述滑动牵引线(9)连接滑动套环(5)后沿桩体(1)向上引出;位于坡体潜在滑动面以下的卡伞结构(2),所述滑动牵引线(9)连接滑动套环(5)后,绕在卡环座(4)上换向180°,沿桩体(1)向上引出;
所述滑动套环(5)的两端设置有喇叭口(15),所述喇叭口(15)的外径小于限位环(6)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根状互锁锚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包括多根捆装固定的钢筋;每个所述卡伞结构(2)的锚固连杆(7)是均匀分布在桩体(1)外周的钢杆。
3.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竹根状互锁锚筋桩进行不稳定岩坡加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不稳定岩坡进行钻孔(10),并在所钻孔(10)内竹根状间隔设置多个扩孔;
S2:制造桩体(1),并根据S1中竹根状扩孔的位置间隔,在桩体(1)上对应设置卡伞结构(2);
S3:将注浆管(11)固定在桩体(1)上,然后与桩体(1)一同放置于所钻孔(10)内,将卡伞结构(2)一一对应布置在竹根状扩孔内;
S4:沿注浆管(11)向所钻孔内灌注水泥砂浆;
S5:注浆完成后,拉动滑动牵引线(9)使伞骨筋(3)打开,直至每一处滑动套环(5)与限位环(6)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稳定岩坡加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的操作方法包括在向下钻孔钻至每处扩孔位置时,采用扩孔钻头进行扩孔,然后继续向下钻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稳定岩坡加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在桩体(1)上设置卡伞结构(2)的操作方法包括位于坡体潜在滑动面以上的卡伞结构(2),其滑动套环(5)位于卡环座(4)的下端,卡伞结构(2)的伞状展开口背向临空面,所述滑动牵引线(9)连接滑动套环(5)后沿桩体(1)向上引出;位于坡体潜在滑动面以下的卡伞结构(2),其滑动套环(5)位于卡环座(4)的上端,卡伞结构(2)的伞状展开口朝向临空面;所述滑动牵引线(9)连接滑动套环(5)后,绕在卡环座(4)上换向180°,沿桩体(1)向上引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河海大学,未经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980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防山体滑坡用安全维护网
- 下一篇:一种高边坡桩基结构及施工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