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独立双通讯的远程费控电表和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50039.4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86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孙吉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恩德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2/06 | 分类号: | G01R22/06;G01R11/56 |
代理公司: | 32252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戴朝荣<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100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表 远程费控电表 电力系统服务器 第二通讯模块 第一通讯模块 电能计量模块 数据存储模块 处理器模块 监控服务器 采样模块 电源模块 历史数据 实时监控 通讯模块 影响数据 耗电量 通讯 采集 上报 优化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独立双通讯的远程费控电表,所述电表包括电能计量模块、采样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处理器模块、第一通讯模块、第二通讯模块、电源模块,通过设置有两个通讯模块,分别对应于电力系统服务器和监控服务器,能够在不影响数据上报的基础上,对用户的用能参数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和历史数据分析,电表只需要对用能参数进行采集,优化了电表性能,减少了电表的耗电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电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独立双通讯的远程费控电表和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电表已经普及,智能电表能够能够对用户的用能参数进行实时采集,每隔一段时间(例如一分钟)冻结一次用能参数,并将用能参数上传至供电公司的服务器,供电公司接收电表发送的用能参数,将接收的用能参数存储至对应的账号下,对该用能账户的用能情况进行计量。
以供电公司的服务器为例,其与大量用户的电表关联,接收所有电表上传的用能参数,由于用户数量太大、数据上传频次高,为了确保服务器能够稳定、快速的工作,通常该服务器只开放简单的数据查询、异常情况判断和警示等功能给用户,极端情况下甚至只具有接收数据并进行初步处理的功能,用户如果想要获得其他的功能服务,需要通过其他数据服务器来获得。
例如,电力系统服务器将接收的数据整合后发送至其他数据服务器,由该数据服务器对数据做进一步处理,再提供给用户,即数据传输过程为:电表——电力系统服务器——数据服务器——用户端,此类数据处理经过多次中转后才发送至用户端,不具有即时性。对于需要实时监控用能情况的用户来说,这一方式的监控反馈速度较慢。
也有部分智能电表能够将电表本身作为一个监控终端,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监控,但这一方式也存在了一些问题,第一,对电表本身的性能要求较高,否则无法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电表成本提高,第二,电表耗能较多,电池使用寿命短,第三,在异常出现时,用户需要多次查看,耗时耗力,用户获取的数据为电表的直接测量数据,无法对用户的用能情况做整体评估,用户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异常情况判断能力,适用性较差,第四,监控数据的生成和发送也影响电表数据的正常上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独立双通讯的远程费控电表,设置有两个通讯模块,分别对应于电力系统服务器和监控服务器,能够在不影响数据上报的基础上,对用户的用能参数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和历史数据分析,电表只需要对用能参数进行采集,优化了电表性能,减少了电表的耗电量。
为达成上述目的,结合图1,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独立双通讯的远程费控电表,所述电表包括电能计量模块、采样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处理器模块、第一通讯模块、第二通讯模块、电源模块;
所述电表与用能账户一一对应;
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电能计量模块、采样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处理器模块、第一通讯模块、第二通讯模块电连接,用以提供电能计量模块、采样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处理器模块、第一通讯模块、第二通讯模块工作所需电能;
所述处理器模块分别与电能计量模块、采样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电连接,所述采样模块与电能计量模块电连接;
所述处理器模块通过第一通讯模块与电力系统服务器连接,所述处理器模块通过第二通讯模块与监控服务器连接;
所述电能计量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电表对应的用能账户的若干项实时用能参数并且将采集到的若干项用能参数发送至处理器模块;
所述处理器模块接收电能计量模块发送的若干项用能参数,将之发送至数据存储模块、以及按照设定的上报周期通过第一通讯模块传输至电力系统服务器,该数据被定义成第一数据;
所述电力系统服务器响应于接收到的若干项用能参数中的任意一项超出对应的设定阈值,发送监控询问信息至用能账户对应的用户端以询问是否需要对用能情况进行监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恩德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海恩德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00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