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锌纳米线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51023.5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3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鳞;王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00 | 分类号: | G01N27/0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高姗 |
地址: | 213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锌纳米线 气体传感器 制备 肖特基结 金电极 薄膜 气体检测技术 一维纳米线 高灵敏度 气敏材料 气体分子 气体检测 形貌结构 大响应 高响应 纳米线 吸附 半导体 金属 | ||
1.一种氧化锌纳米线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衬底(1),衬底(1)上附着有多根氧化锌纳米线(2),氧化锌纳米线(2)的两端各搭接有一薄膜Au电极(3),所述薄膜Au电极(3)的端部引出处设有引线盘(4),引线盘(4)上设有引出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锌纳米线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衬底(1)的材质选自玻璃、陶瓷、硅片和柔性聚合物材料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锌纳米线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氧化锌纳米线(2)的直径为20-300nm,长度为1-22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锌纳米线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薄膜Au电极(3)的厚度为5-30nm,两个薄膜Au电极(3)的间距为0.5-20μm。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锌纳米线气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Ⅰ)在一生长衬底上制备氧化锌纳米线(2);
(Ⅱ)将所述生长衬底上的氧化锌纳米线(2)转移至衬底(1)上;
(Ⅲ)在衬底(1)上制备薄膜Au电极(3),使薄膜Au电极(3)与氧化锌纳米线(2)的端部搭接;
(Ⅳ)在薄膜Au电极(3)的端部引出处镀上引线盘(4),并在引线盘(4)上制作引出线(5),得到氧化锌纳米线气体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氧化锌纳米线气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Ⅰ)中所述生长衬底的材质含有硼、铝、镓、铟、氮、磷、砷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氧化锌纳米线气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Ⅰ)中制备氧化锌纳米线(2)的方法为,将氧化锌与碳粉末均匀混合后,置于管式炉加热区,然后将生长衬底置于管内,对炉管抽真空,在通入氩气和氧气氛围下于1050℃进行气相法生长15分钟,在生长衬底上获得了氧化锌纳米线(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氧化锌纳米线气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Ⅱ)中转移氧化锌纳米线(2)的方法为干法刮涂或溶液分散转移。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氧化锌纳米线气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Ⅲ)中采用真空蒸镀或靶材溅射的方法制备薄膜Au电极(3)。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氧化锌纳米线气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Ⅳ)中制备完引出线(5)后,在氮气氛围中进行200℃、10min的退火处理,得到所述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工学院,未经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102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特定离子的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感式磁性纳米材料传感器及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