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护壁泥浆的地基强夯隔振结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51568.6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2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姚占勇;齐辉;蒋红光;周磊生;仇正梅;刘兆新;王洪云;邢兰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8 | 分类号: | E02D31/08;E02D5/2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陈晓敏 |
地址: | 250002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护壁 泥浆 地基 强夯隔振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属涉及一种利用护壁泥浆的地基强夯隔振结构及方法,包括隔振槽,所述隔振槽中设有护壁泥浆,所述隔振槽的两侧壁分别设有两组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底端通过隔振槽的底端支撑,相对设置的两防护板顶端通过阻尼器连接;两防护板之间、防护板与隔振槽侧壁之间分别填充有所述护壁泥浆;每组防护板中防护板数量为多个,每个防护板的顶端设有卡槽,所述阻尼器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相对设置的两防护板卡槽中;所述阻尼器为橡胶垫、气囊或弹簧中的一种;所述隔振槽的宽度为45‑55cm,所述隔振槽的深度为2‑3m。本发明在避免空沟坍塌的同时,能够避免振动从强夯区传递给保护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强夯地基隔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护壁泥浆的地基强夯隔振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强夯是地基加固工程中常用的技术,具体方法为吊起重锤,使重锤自由落体,依靠重锤的动力冲击作用加固地基。强夯产生的振动波在地基中以体波和面波的形式从夯点向外传播,面波携带的夯击能局限在地表层附近内传播,面波可使表层土体松动形成松弛区域,因而强夯在振动过程中产生的面波对建筑物振动较大。这种不利影响严重制约了强夯技术在振动敏感环境条件下的工程应用。
发明人认为现有技术存在下列缺点:
1)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隔振方法是开挖一定深度的隔振沟,为了维持隔振沟的稳定,一般在隔振沟内填充碎石。但这种隔振方案中隔振沟深度小,且碎石隔振效率低,因此不仅隔振效果差,施工效率也不高。
2)部分工程施工过程中,在隔振沟中添加柔性隔振结构(如气囊、水囊或直接充填液体),采用气囊和水囊的结构会增加施工的复杂程度,且气囊水囊又能够破损;直接充填液体有可能使得隔振槽侧壁受浸泡坍塌、强夯完成后还需处理多余的液体,同样增加了施工的复杂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护壁泥浆的地基强夯隔振结构及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护壁泥浆的地基强夯隔振结构,以代替传统直接开挖隔振沟并填充砂石的隔振结构,在避免空沟坍塌的同时,能够避免振动从强夯区传递给保护区。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护壁泥浆的地基强夯隔振方法,基于上述利用护壁泥浆的地基强夯隔振结构以实现地基强夯过程中施工方法,简化地基强夯过程中隔振操作的工序,提高隔振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护壁泥浆的地基强夯隔振结构,包括隔振槽,所述隔振槽中设有护壁泥浆,所述隔振槽的两侧壁分别设有两组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底端通过隔振槽的底端支撑,相对设置的两防护板顶端通过阻尼器连接;两防护板之间、防护板与隔振槽侧壁之间分别填充有所述护壁泥浆。
护壁泥浆在开挖完成后存在于隔振槽中,采用护壁泥浆作为隔振材料能够实现二次利用,节省了清理护壁泥浆并填充其他隔振材质的工序,相对于碎石来说,能够在放置隔振槽侧壁坍塌的同时,提高隔振效果。
同时,防护板与阻尼器、护壁泥浆的配合使用进一步避免了隔振槽在强夯过程中发生坍塌的风险。
进一步,每组防护板中防护板数量为多个,每个防护板的顶端设有卡槽,所述阻尼器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相对设置的两防护板卡槽中。
采用阻尼器实现相对设置的两个防护板之间的支撑,阻尼器能够吸收振动,在实现防护板支撑的同时能够避免强夯振动波在相对两防护板之间传递。
进一步,所述阻尼器为橡胶垫、气囊或弹簧中的一种。
进一步,所述隔振槽的宽度为45-55cm,所述隔振槽的深度为2-3m。
一种利用护壁泥浆的地基强夯隔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15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