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拼接式灌浆套筒及建筑预制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51936.7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95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丁文胜;王璐;韩立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E04B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2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拼接 灌浆 套筒 建筑 预制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拼接式灌浆套筒,包括:包括可拼接成完整灌浆套筒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的连接钢筋,并且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的套筒空腔中填充灌浆料;所述第一套筒在远离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第一预制构件的预埋钢筋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套筒在远离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与第二预制构件的预埋钢筋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套筒设有灌浆口,所述第二套筒设有排浆口。此灌浆套筒能有效避免在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存在因钢筋外露导致预制构件变形损坏以及钢筋锈蚀压弯问题,从而方便运输以及存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拼接式灌浆套筒及建筑预制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逐渐实现产业化,新兴装配式建筑方式通过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比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提高了施工速度,减少物料消耗和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已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新方向。目前钢筋连接使用灌浆套筒作为装配式住宅中预制构件间相互连接的主要部件,灌浆套筒连接技术成熟,是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
灌浆套筒连接技术是将连接钢筋插入带有凹凸槽的高强套筒内,然后注入高强灌浆料。套筒连接有不受钢筋种类限制、全方位连接、可预制施工、操作方便等特点,适用于受拉、受压双向作用力的各类构筑物和混凝土结构中的大直径钢筋连接施工。但是,目前灌浆套筒都是在预制构件工厂浇筑到上预制构件中,而下预制构件与上预制构件接触的连接钢筋一直裸露在外边,浇筑好的预制构件再运输到现场存储使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预制构件的钢筋一直是呈外露状态,有些预制构件中的钢筋过长,不便于运输存放和安全施工,预制构件容易相互碰撞导致变形损坏,钢筋也容易产生碰撞变形和锈蚀污染等现象,影响现场装配作业,不仅不利于施工效率,甚至有可能因为钢筋外漏发生工程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拼接式灌浆套筒,避免了使用现有灌浆套筒的预制构件钢筋外漏以及钢筋外漏过长的问题,便于运输存放和安全施工。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拼接式灌浆套筒,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连接钢筋、灌浆料;
所述连接钢筋的一段容纳于所述第一套筒内,所述连接钢筋的另一段容纳于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连接钢筋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靠近所述第二套筒的端口与所述第二套筒靠近所述第一套筒的端口拼接,所述灌浆料填充于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形成的套筒空腔;
所述第一套筒在远离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第一预制构件的预埋钢筋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套筒在远离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与第二预制构件的预埋钢筋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套筒设有灌浆口,所述第二套筒设有排浆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内壁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内壁均设置螺纹,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预制构件的预埋钢筋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预制构件的预埋钢筋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钢筋隔预设距离设有沿周侧的凸起。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的空腔内壁和所述第二套筒的空腔内壁沿周向均设有环形凸起。
优选地,所述灌浆套筒的总长度至少为所述连接钢筋直径的18倍。
优选地,所述灌浆套筒外径为连接钢筋直径的2.5倍。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
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端,穿过所述第一预制构件的预埋钢筋;
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端,穿过所述第二预制构件的预埋钢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19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