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内缺陷检测方法、系统、以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52681.6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6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星泽;倪一帆;舒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04 | 分类号: | G01N2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缺陷检测 图像处理设备 环境模拟器 轮廓线图像 动态检测 计算设备 时间点 预估 检测结果 照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内缺陷检测方法、系统、以及装置,包括:环境模拟器,X射线源,图像处理设备和计算设备,环境模拟器,用于生成电池的动态检测环境,所述动态检测环境的环境条件随时间而变化;X射线源,用于产生X射线并向电池进行照射;图像处理设备,用于获取电池的内部结构在不同时间点对应的环境条件的轮廓线图像;计算设备,用于根据不同时间点对应的环境条件的轮廓线图像,获得电池的内部结构的检测结果。使用本发明提供的电池内缺陷检测方法、系统、以及装置,能够全面合理地的预估的电池投入使用后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池内缺陷检测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在封装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诸如电路接触不良、局部被挤压等制造工艺问题。这些电池制造工艺问题轻则导致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电池出现鼓包、漏液现象,重则导致电池爆炸问题,严重危及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电池投入市场使用前,十分有必要对电池进行无损检测。
目前,现有技术中使用X射线透射成像技术对电池内部结构进行检测,再根据电池内部结构的X射线影像判断电池是否受损,然而使用该检测技术不能保证电池投入使用后的质量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内缺陷检测技术,能够更加全面合理地的预估的电池的质量。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内缺陷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环境模拟器,X射线源,图像处理设备和计算设备,所述环境模拟器,用于生成电池的动态检测环境,所述动态检测环境的环境条件随时间而变化;所述X射线源,用于产生X射线并向所述电池进行照射;所述图像处理设备,用于获取所述电池的内部结构在不同时间点对应的环境条件的轮廓线图像;所述计算设备,用于根据所述不同时间点对应的环境条件的轮廓线图像,获得所述电池的内部结构的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包括:滤线栅,影像增强器,电荷耦合元件CCD图像传感器,其中,所述滤线栅,用于对所述X射线在不同的时间点对应的环境条件下向所述电池的内部结构进行照射过程中产生的散射线进行过滤处理;所述影像增强器,用于将经过过滤处理的X射线所形成的X射线图像转化成可见光图像,并使所述可见光图像的亮度增强;所述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将亮度增强后的可见光图像转化成所述轮廓线图像。
其中,所述滤线栅,用于对所述X射线在不同的时间点对应的环境条件下向所述电池的内部结构进行照射过程中产生的散射线进行过滤处理。具体地,所述滤线栅是一种用于滤除散乱射线对胶片的影响,从而提高了X射线影像图的图像清晰度,进而提高了后续由X射线影像图转化得到的轮廓线图像的质量。所述滤线栅按照结构分类包括会聚栅、平行栅、交叉栅、圆弧栅等,本发明对滤线栅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
所述影像增强器,用于将经过过滤处理的X射线所形成的X射线图像转化成可见光图像,并使所述可见光图像的亮度增强;所述影像增强器包含有X射线接收装置,所述影像增强器通过所述X射线接收装置接收所述X射线图像;或者所述影像增强器不包含X射线接收装置,通过独立的X射线接收装置接收所述X射线图像。本发明对影像增强器获取X射线图像的方式不作具体限定。在本发明涉及的轮廓线图像为计算设备可识别的电子数字图像,通过影像增强器转化得到的可见光图像尚不能被计算设备直接读取,而所述CCD图像传感器可将可见光图像转化成计算设备可直接读取的电子数字图像,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需要通过所述CCD图像传感器将亮度增强后的可见光图像转化成所述轮廓线图像,所述轮廓线图像为计算设备可直接读取的电子数字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算设备具体用于,将所述不同时间点对应的环境条件的轮廓线图像中的轮廓线按照获取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叠加处理,获得轮廓线叠加图像;根据所述轮廓线叠加图像,获得所述电池的内部结构的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算设备还用于,将所述电池的轮廓线叠加图像与合格电池的轮廓线叠加图像进行比对,获得所述电池的内部结构的检测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合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26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