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Beamer演示文稿向PowerPoint演示文稿转换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52903.4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83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宋军;徐衡;曹威;张坤;朱超群;彭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G06F16/178 | 分类号: | G06F16/178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孙妮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eamer 演示 文稿 powerpoint 转换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eamer演示文稿向PowerPoint演示文稿转换的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用户提供的Beamer演示文稿初始信息,获取所有Beamer演示文稿中目标元素的数据信息,结合Beamer文稿中目标元素的标签,分别提取文档中文字、图片、公式、表格的内容信息以及格式信息;根据所记录的数据信息,及数据存储的方式,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对文档中数据内容和属性进行分析,将不同属性的内容加以区分;并对文字、图片、表格、公式进行转换处理;将Beamer文稿中元素的数据根据不同属性存储到不同的变量中,根据源文档中数据元素的个数、长度以及位置信息,将分析并转换完成的原始演示文稿信息依次写入生成的空白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文档转换与提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Beamer演示文稿向PowerPoint演示文稿转换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办公软件正迎来了市场和技术层面的深刻变革。演示文稿作为办公软件之一,一般由文字、图片等制作而成,其中可以添加一些动态显示效果的音视频文件,在商业、教育、政府机构等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Beamer是基于LaTeX的免费演示文稿制作工具,由于TeX优秀的数学公式控制和文档排版功能,一般专业性比较强的研讨或是会议的报告都使用Beamer演示文稿,它在专业报告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使用。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一个由Microsoft公司开发的演示文稿程序,是Microsoft Office系统中的其中一个组件。它被商业人员、教师、学生和培训人员广泛使用。根据微软开发商的数据表明,每年大约有3亿个演示文稿是用Microsoft OfficePowerPoint制作的。
相比于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演示文稿,Beamer演示文稿在美观程度和制作的灵活性上存在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eamer演示文稿向Microsoft OfficePowerPoint演示文稿快速转换的方法,应用于将专业演示文稿向编辑更加便捷、美观的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演示文稿转换,解决了传统文档编辑软件难以支持多种类型文档相互转化的问题,为满足用户对不同文档类型在线转换提供了工具支持。扩大了专业演示文稿的应用范围,便于非专业人员对Beamer演示文稿内容进行编辑与利用,为高校师生、科研人员等提供便捷的演示文稿转换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目前PowerPoint演示文稿与Beamer演示文稿无法灵活转换的问题,提供了一种Beamer演示文稿向PowerPoint演示文稿转换的方法及系统。
一种Beamer演示文稿向PowerPoint演示文稿转换的方法,包括:
S1、源文件信息提取:获取用户提供的Beamer演示文稿根据Beamer文稿中各目标元素的标签,分别提取各种标签所对应的数据信息;所述目标元素包括:文字、图片、公式、表格的内容信息以及格式信息;
S2、源文件数据分析:根据步骤S1中所记录的数据信息,及数据存储的方式,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对文档中数据内容和格式进行分析,将不同格式的内容加以区分;并对文字、图片、表格、公式进行转换处理以生成符合PowerPoint的目标元素;
S3、目标文件的生成:将Beamer文稿中元素的数据根据不同格式存储到不同的变量中,根据源文档中目标元素的个数、长度以及位置信息,将分析并转换完成的原始演示文稿信息依次写入生成的空白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
进一步的,源文件信息提取具体包括:
S11、根据用户提供的原始Beamer文档元素信息,在java程序中构造一个BufferedReader函数,调用getSlides方法读取该Beamer演示文稿中目标元素信息的数据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29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电设备及家电间数据共享的方法、装置
- 下一篇:存储器系统和存储数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