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灾害区域边缘网络应急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52961.7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1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仲元昌;冯文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90 | 分类号: | H04W4/90;H04W24/02;H04W36/00;H04W36/30;H04W88/04;H04W88/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站 通信网络参数 边缘基站 无线通信网络管理 通信能力 接入点 区域边缘 网络应急 传输 控制信息传输 控制信息调整 位置信息提取 终端 信道特征 应急通信 中心区域 主动发现 灾害 暂存 地貌 通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灾害区域边缘网络应急传输方法、基站和终端,当中心区域通信出现故障时,无线通信网络管理中心主动发现失去通信能力的基站或接入点A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接入点的位置信息提取与失去通信能力的基站或接入点最为临近的多个基站B;无线通信网络管理中心根据各边缘基站B与失去通信能力的基站A的位置和距离和地貌信道特征,为每个基站B计算需要调整的通信网络参数范围,并将控制信息传输到各个边缘基站B;边缘基站B对之前的通信网络参数进行暂存;边缘基站B根据无线通信网络管理中心的控制信息调整通信网络参数,并以新的通信网络参数进行应急通信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急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灾害区域边缘网络的网络参数缓存和协同传输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应急通信指为应对自然或人为紧急情况而提供的暂时性的特殊通信机制,如驴友探险遇困,在无地面网络覆盖的情况下,搜救人员无法确认探险人员的地理位置,亦无法与探险人员进行通信,搜救工作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探险人员遇难后无法与外界联系,因营救不及时导致人员伤亡的惨剧时有发生。
此外,在灾害发生时,灾害现场中心区域一般受损程度较高,其通信设施受到较大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中心区域的用户的通信可能中断。实际上,位于灾害区域边缘的通信一般受损程度较小,仍然具有较好的通信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灾害区域边缘网络的通信能力,来实现与灾害中央的终端建立通信,并且在故障消除后,快速切换到原来的通信方式。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灾害区域边缘网络参数缓存与协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中心区域通信出现故障时,无线通信网络管理中心主动发现失去通信能力的基站或接入点A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接入点的位置信息提取与失去通信能力的基站或接入点最为临近的多个基站B;
无线通信网络管理中心根据各边缘基站B与失去通信能力的基站A的位置和距离和地貌信道特征,为每个基站B计算需要调整的通信网络参数范围,并将控制信息传输到各个边缘基站B;
边缘基站B对之前的通信网络参数进行暂存;
边缘基站B根据无线通信网络管理中心的控制信息调整通信网络参数,并以新的通信网络参数进行应急通信传输。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应急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
包括接收单元,接收无线通信网络管理中心发送的应急通信指令、通信网络参数调节信息或恢复正常通信指令;
缓存单元,用于存储应急通信切换之前的通信网络参数;
切换单元,与接收单元和缓存单元连接,根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应急通信指令或正常通信指令,切换到应急通信模式或正常通信模式;
其中,当接收单元接收到正常通信指令时,从缓存单元读取通信网络参数,并通过切换单元切换到正常通信模式。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通信终端具备应急通信功能,当终端不能通信时,可以通过手动打开应急通信模式或在接收到应急通信信号时开启应急通信功能,从而实现与边缘基站的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在应急通信模式下,还具有中继功能,可以和其他应急通信终端工作在协同中继或协同分集的模式,从而增强应急通信的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管理中心根据各边缘基站B与失去通信能力的基站A的位置和距离和地貌信道特征,为每个基站B计算需要调整的通信网络参数范围,是通过路径损耗模型以及对常见的地形地貌的实测或推断进行估计的。
进一步地,当中心通信故障恢复时,所述无线通信管理中心向各边缘基站B发送一个应急取消指令;各边缘基站B根据缓存的通信网络参数恢复到之前的工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29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