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生物处理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53373.5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1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弘宇;胡晓玲;宋建阳;张舒佳;陈荣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16;C02F101/30;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黄靖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缺氧池 垃圾渗滤液处理 泥水分离单元 生物处理装置 多级好氧池 垃圾渗滤液 沉淀池 外回流 厌氧池 污泥 城市垃圾填埋场 高浓度有机废水 微生物生长环境 悬浮生物填料 功能菌种 管路连接 回流管路 节能高效 顺次连接 优势菌群 第一级 调节池 高氨氮 好氧池 进水端 溶解氧 好氧 空阀 脱氮 厌氧 缺氧 污水 | ||
1.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列并连通的调节池、缺氧池、多级好氧池、厌氧池和泥水分离单元,所述缺氧池中投加悬浮生物填料及脱氮除碳功能菌种,所述多级好氧池顺次连接且其中的溶解氧浓度依次减少;所述厌氧池底部设有内回流管路连接到缺氧池进水端;所述泥水分离单元包括沉淀池和污泥外回流管路,所述沉淀池通过底部的泄空阀及污泥外回流管路连接到第一级好氧池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池通过原渗滤液进水管通过重力流与缺氧池底部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的缺氧池通过侧壁的网状连通口与第一级好氧池连通;所述多级好氧池之间均通过侧壁连通口连通;最后一级好氧池通过侧壁连通口与厌氧池连通;所述的厌氧池出水口依靠重力作用通过厌氧池出水管与沉淀池中心进水管连接,所述的沉淀池采用一侧堰流方式出水至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设有出水口通过沉淀池出水管出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池与缺氧池连接的原渗滤液进水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缺氧池内按30%-50%的体积比填充悬浮生物填料,并投加0.5%-3%的脱氮除碳功能菌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多级好氧池以及厌氧池中心处均设有搅拌器,底部中心均设有泄空阀,所述搅拌器通过搅拌器电机与转速控制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好氧池为三级,依次为第一级好氧池、第二级好氧池、第三级好氧池,所述第一级好氧池、第二级好氧池、第三级好氧池底部均设置若干曝气头,通过曝气管路与曝气泵连接,曝气管路上设有气体流量调节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采用中心进水,一侧堰流方式出水至集水槽,集水槽设有出水口通过沉淀池出水管出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厌氧池、沉淀池均为不锈钢材质,其中的连接管道均为硅胶管。
9.应用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调节池中的垃圾渗滤液原液通过原渗滤液进水管通过重力流进入缺氧池底部的进水端;同时,厌氧池的剩余硝化液通过内回流管路被内回流泵泵入缺氧池进水端;缺氧池中的搅拌器对缺氧池中的滤液进行充分搅拌;
S2.缺氧池出水通过侧壁网状连通口进入第一级好氧池,同时,沉淀池的泥水混合物通过污泥外回流管路回流至第一级好氧池;第一级好氧池的出水依次通过其后顺次连接的好氧池,开启好氧池的搅拌器和曝气泵,调节曝气管路上的气体流量调节阀,以保证好氧池内适宜的溶解氧浓度,并使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
S3.最后一级好氧池出水通过侧壁连通口进入厌氧池,开启厌氧池的搅拌器,使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开启厌氧池底部中心的泄空阀及内回流泵,使厌氧池内的剩余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
S4.厌氧池出水通过厌氧池出水管依靠重力流入沉淀池中心进水管,进行泥水分离;开启沉淀池底部的泄空阀及外回流泵,沉淀池中的部分污泥通过污泥外回流管路回流至第一级好氧池补充该生物系统的活性污泥量;沉淀池出水堰流至集水槽,通过集水槽底部的出水口连接沉淀池出水管排放。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进入到缺氧池的垃圾渗滤液原液与回流剩余硝化液的体积比为1:1-1:5;缺氧池4的溶解氧浓度为0.3-0.5mg/L;缺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40-55h;
在所述步骤S2中,第一级好氧池的溶解氧浓度控制在1.5-2.5mg/L,第二级好氧池的溶解氧浓度控制在1-1.5mg/L,第三级好氧池的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5-1mg/L;所述第一级好氧池、第二级好氧池、第三级好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均为40-55h;
在所述步骤S3中,厌氧池的溶解氧浓度小于0.2mg/L,厌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40-55h;
在所述步骤S4中,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0-27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337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花坛式污水处理渗水井及其运行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农业废水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