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线、导线的制备方法以及柔性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53585.3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75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李旭娜;翟峰;刘会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G06F3/041;H01B5/14;H01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成珊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线 制备 方法 以及 柔性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柔性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导线、导线的制备方法以及柔性显示装置。其中导线具有在第一平面上连续的第一弯曲形状以及在第二平面上连续的第二弯曲形状,所述第一弯曲形状和所述第二弯曲形状均可在外力拉伸作用下变形。即,通过在不同平面上的弯曲,即可以在有限的布局空间内布局较长的导线,满足其较好的拉伸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线、导线的制备方法以及柔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柔性显示的优势日益突出,由于其具有轻薄、可弯曲、便于携带等优点,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子书等显示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目前显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适应不同形状的应用,柔性显示装置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拉伸特性,传统的方式是通过可弯曲的导线将各个显示器件连接在一起,继而实现可拉伸特性。但是,随着显示装置的集成密度的提高,弯曲导线的布局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这就导致显示装置的可拉伸性能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柔性显示装置的可拉伸性能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线,具有在第一平面上连续延伸的第一弯曲形状以及在第二平面上连续延伸的第二弯曲形状,所述第一弯曲形状和所述第二弯曲形状均可在外力拉伸作用下变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交。
可选地,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夹角为60°~90°。
可选地,所述第一弯曲形状为S形或U形或Z形或M形或N形。
可选地,所述第二弯曲形状为凹凸形状。
可选地,所述导线包括导电材料层和覆盖于所述导电材料层至少一侧面的弹性材料层。
可选地,所述导电材料层材料选自金属、金属合金、碳纳米管、石墨烯和银纳米线中的任意一种,
和/或,所述弹性材料层材料选自聚二甲基硅氧烷、硅胶、硅酮、聚酰亚胺、聚氨酯和氟橡胶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基板上涂布光阻材料;对所述光阻材料进行曝光显影,形成在第一平面上连续的第一弯曲形状和第二平面上连续的第二弯曲形状;在显影后的所述光阻材料上形成导电材料层,其中导电材料层在第一平面上具有连续的第一弯曲形状以及在第二平面上具有连续的第二弯曲形状;在所述导电材料层上形成弹性材料层;去除所述光阻材料。
可选地,对所述光阻材料进行曝光显影,形成在第一平面方向上连续的第一弯曲形状和第二平面上连续的第二弯曲形状包括:在所述第一平面上对所述光阻材料进行曝光显影,得到多个显影图形,所述显影图形在所述第一平面上排布组成连续延伸的第一弯曲形状,在所述第二平面上排布组成连续延伸的第二弯曲形状。
可选地,形成所述第二弯曲形状之后,还包括对所述光阻材料进行烘烤,以使所述第二弯曲形状具有平滑表面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导线或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导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线,在第一平面上具有连续的第一弯曲形状,在第二平面上具有连续的第二弯曲形状,第一弯曲形状和第二弯曲形状均可在外力拉伸作用下变形。即,通过在不同平面上的弯曲,即可以在有限的布局空间内布局较长的导线,满足其较好的拉伸性能。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线中,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交,更进一步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夹角为60°~90°,可以在更多维空间内实现布局较长的导线,减少对二维平面的占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35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