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溢彩细纱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55291.4 | 申请日: | 2019-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13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金;谢春萍;徐伯俊;苏旭中;宋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恒鑫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34 | 分类号: | D02G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63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纱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溢彩细纱及其生产方法,在粗纱工序采用一根白色棉条与一根有色粗纱共同喂入得到溢彩粗纱,经粗纱牵伸实现喂入的有色粗纱拉伸成为辅助有色纤维束、白色棉条拉伸成主体白色纤维束,同时经粗纱加捻过程实现辅助有色纤维束和主体白色纤维束之间的相互抱合,而后将溢彩粗纱直接喂入细纱机,经细纱牵伸实现将溢彩粗纱中的辅助有色纤维束被拉伸成为辅助有色纤维带、主体白色纤维束被拉伸成为主体白色纤维带,同时经细纱加捻实现主体白色纤维带内纤维之间紧密抱和、辅助有色纤维带内纤维之间紧密抱合、主体白色纤维带与辅助有色纤维带内纤维之间的相互抱合,从而实现溢彩细纱的表面具有连续均匀排列的色彩分布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新型纱线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溢彩细纱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织物的外观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花式色纺纱线及其织物备受消费者的喜爱和关注,逐步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由色纺纱构成的织物,具有三维立体混色效果,色彩自然且朦胧感强,既迎合了现代消费者个性化、时尚化的追求,又满足低碳环保的服饰消费理念。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纺织行业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很多企业将传统环锭细纱机的纺纱新技术,创新性的迁移至粗纱工序开发出具有特殊风格的新型花式色纺纱线,如隆纹色纱、竹节色纱、丝雨色纱等。
色纺花式纱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一方面由于纺纱方法特殊性,色纱混合性差,纱线条干均匀度差,络筒和织造工序中容易断头,从而布面产生疵点,影响布面花色效果从而产生色差;另一方面花式色纺纱在产品风格确认上有一定难度,需要进行反复试样来达到与客户要求相接近的花色效果,工作量大,随机性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给出一种溢彩细纱的生产方法,通过在粗纱工序采用一根白色棉条与一根有色粗纱共同喂入得到溢彩粗纱,将所纺制的溢彩粗纱直接喂入环锭细纱机得到溢彩细纱,通过细纱机的牵伸和加捻实现溢彩细纱的表面具有连续均匀排列的色彩分布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溢彩细纱,包括白色棉纤维和有色棉纤维,白色棉纤维和有色棉纤维为完全相同的纤维,有色棉纤维为白色棉纤维染色而成,其中白色棉纤维为溢彩细纱的主体纤维、有色棉纤维为溢彩细纱的辅助纤维,在溢彩细纱内白色棉纤维相互之间紧密抱和形成具有一定强力的白色纤维束,在溢彩细纱内90%-99%的有色棉纤维纤维相互之间紧密抱和形成具有一定强力的有色纤维束,且有色纤维束以Z捻向包缠在白色纤维束的表面,从而实现在溢彩细纱的表面连续分布的色彩分布效果,有色纤维束在白色纤维束表面的包缠的捻度与溢彩细纱纺制中的设计捻度相同,剩余的有色棉纤维被包裹在有色纤维束的内部,且被包裹的有色棉纤维束中的一部分纤维的头端或尾端露出溢彩细纱的表面,从而实现在溢彩细纱的表面间断分布的色彩分布效果。
为实现上述溢彩细纱的生产,本发明采用如下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85%的白色棉纤维作为主体纤维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第一清梳联工序、第一精梳工序、第一并条工序加工得到定量为16.2g/5m的白色棉条;将剩余的15%的白色棉纤维经染色工序得到有色棉纤维作为辅助纤维,而后将有色棉纤维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第一开清棉工序、第一梳棉工序、第二并条工序、第一粗纱工序加工得到定量为4.4g/10m的有色棉粗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恒鑫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恒鑫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52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