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温改性沥青混合料添加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55697.2 | 申请日: | 2019-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8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燕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燕军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8L23/06;C08K5/2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01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沥青混合料 中温 添加剂 制备 路面使用寿命 表面活性剂 低温抗裂性 高温稳定性 沥青混合料 脂肪族酰胺 动稳定度 混合反应 抗氧化剂 路用性能 造粒成型 制备工艺 聚烯烃 水损坏 添加量 乙二胺 硬脂酸 脂肪族 酸胺 压实 沥青 施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温改性沥青混合料添加剂,其制备方法为将硬脂酸与乙二胺反应生成脂肪族酰胺,将生成的脂肪族酸胺和聚烯烃、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在160‑180℃混合反应,并造粒成型得中温改性沥青混合料添加剂。本发明提供的中温改性沥青混合料添加剂具有价格低廉、在添加量为3wt%时就能够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水损坏性能等路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动稳定度在标准以上,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而且能够显著降低沥青施工时的拌和温度和压实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沥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温改性沥青混合料添加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基质沥青是用于生产改性沥青,掺加沥青改性剂进行改性的基础沥青。如果是利用石油经开采精炼加工而得到的石油沥青,也就是基质石油沥青,如,70号沥青,施工过程中加热后与集料混合形成沥青混合料。在施工时,70号沥青加热温度为155~165°C。沥青长时间加热会不断老化,当温度达到了100°C时开始老化。
目前传统的改性沥青材料在超、重载荷条件下,高温性能不足,混合料模量不够,不能很好解决车辙问题,且韧性不足,变形恢复能力低,应用结构和领域有限。目前的沥青改性剂大多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或无机材料,虽然在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效果有一定作用,但是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缺点,例如,功能单一,不节约能源,沥青、矿料依然需要加温到160-190°C,铺设过程沥青砼需要保持160°C以上状态下快速成型;没有有效降低道路施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提高道路铺设成本;未做到大幅度减少污染、降低碳排放;降噪效果不明显;对不同岩质的矿料适应性差等。传统的改性沥青材料存在与沥青的配伍性、易老化、储存稳定性、二次加热、价格高、耗费石油资源等问题。特别是改性沥青对温度要求高,拌合摊铺环节不易控制,容易出现早期病害,如水损害、车辙损害、裂缝等。
在已有技术中,国内采用最多的沥青改性剂是SBS及PE,但是这两者在使用时都不易与沥青相容,需要特殊的剪切设备和较高的能源消耗,且施工和易性差,施工时产生很多废烟、废气,造成环境污染,危害操作工人身体健康,同时冷却速度慢,延长了通车时间,对交通建设极为不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中温改性沥青混合料添加剂(SA),其与沥青具有很高的相容性,能显著改善沥青性能,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软化点高、针入度低,而且能显著降低基质沥青的拌和温度和压实温度。
一种中温改性沥青混合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成分:20~40份聚烯烃、40~60份脂肪族酰胺、20~30份表面活性剂、5~10份抗氧化剂;
所述的份数为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的聚烯烃为乙烯聚合物,重均分子量为4000~6000。
优选地,所述的脂肪族酰胺的制备方法为:将硬脂酸投入反应釜中,加热熔化,升温至140±5 ℃加入乙二胺,然后加入催化剂,将生成的副产物水和低沸点物通过分水器分出,反应温度维持在140~160 ℃,当分出的水中不再含有乙二胺时,反应终止,趁热出料得脂肪族酰胺。
优选地,所述的乙二胺的加入量与硬脂酸的质量比为1.5:1。
优选地,所述的催化剂为十二硅钨酸、磷酸、乙酸甲酯中的一种。
一种中温改性沥青混合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得到:
(1)将硬脂酸投入反应釜中,加热熔化,在搅拌下继续升温,升温至140±5 ℃加入乙二胺,然后加入催化剂,将生成的副产物水和低沸点物通过分水器分出,反应温度维持在140~160 ℃,当分出的水中不再含有乙二胺时,反应终止,趁热出料得脂肪族酰胺;
(2)将步骤(1)中制备的脂肪族酰胺和聚烯烃、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在160-180℃使之充分混合反应,并造粒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燕军,未经张燕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56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阻燃沥青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抗菌防蚊负离子秸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