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锂离子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56215.5 | 申请日: | 2019-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7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马卫;杨梢;张天赐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锂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4/134;H01M4/1395;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马辉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极 主体功能 导电涂层 硅负极材料 自修复 多层 锂离子电池 金属箔 两端面 纳米层 纳米级 粘结层 制备 三维交联结构 金属箔表面 电极材料 上下两层 体积膨胀 有效解决 纳米胶 粘接性 锂电池 硅碳 附着 填充 | ||
1.一种多层硅负极材料,它包括金属箔(1),依次附着在所述金属箔(1)表面的负极主体功能层(3)、导电涂层(4)和自修复纳米层(5),还包括位于所述金属箔(1)与负极主体功能层(3)之间的纳米级粘结层(2),且所述负极主体功能层(3)分为上下两层,所述导电涂层(4)填充在下负极主体功能层(3.1)与上负极主体功能层(3.2)之间,所述下负极主体功能层(3.1)的上下两端面分别连接导电涂层(4)和纳米级粘结层(2),所述上负极主体功能层(3.2)的上下两端面分别连接自修复纳米层(5)和导电涂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层硅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级粘结层(2)为浓度为0.5~2.5mg/mL的多巴胺通过自聚构成的,厚度在2~100nm之间的三维网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多层硅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涂层(4)以质量百分比为计包括25%~75%导电粘接剂、10%~30%PVDF和15%~35%PAA构成的厚度在2~150nm之间的三维导电网络;所述导电粘接剂包括聚对苯撑乙烯或其衍生物、聚对苯撑乙炔或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多层硅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修复纳米层(5)的分子内形成氢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多层硅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功能层(3)以质量百分比为计包括95%~97%硅碳材料、0.8%~1.2%导电炭黑、0.5%~1%碳纳米管、1%~1.8%粘接剂及1%羧甲基纤维素钠,所述粘接剂为PAA或海藻酸钠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多层硅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碳材料包括包覆型或嵌入型硅碳复合材料。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多层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多巴胺的Tris-HCl浆液采用凹版印刷技术涂覆于金属箔(1)表面,干燥后得到网状纳米级粘结层(2);
2)取硅碳材料、导电炭黑、碳纳米管、粘接剂及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溶剂混合形成负极主体功能材料浆液,涂覆于步骤1)的网状纳米级粘结层(2)表面,经烘烤、常温辊压工序后,得下负极主体功能层(3.1),且辊压后压缩率为5%~25%;
3)在步骤2)的下负极主体功能层(3.1)表面采用凹版印刷技术涂覆导电涂层浆液,干燥后得网状结构的导电涂层(4);
4)继续在步骤3)的导电涂层(4)表面涂覆步骤2)的负极主体功能材料浆液,经烘烤、常温辊压得上负极主体功能层(3.2),且辊压后压缩率为5%~25%;
5)在步骤4)的上负极主体功能层(3.2)表面采用凹版印刷技术涂覆自修复纳米浆液,干燥后得网状结构的自修复纳米层(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多层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或步骤4)的烘烤为:由45℃梯度升温至85℃维持5~10min后,再梯度降温至30℃,其中升温或降温速率为10℃/min。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多层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巴胺的Tris-HCl浆液的浓度为0.5~2.5mg/mL。
10.一种锂离子电池,它的负极极片包括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硅负极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锂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锂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621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