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耕播种设计方法免耕播种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56537.X | 申请日: | 2019-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2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何亚凯;李翠玲;窦汉杰;赵学观;宋健;张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C7/00 | 分类号: | A01C7/00;A01C7/08;A01C7/18;A01C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苗青盛;魏雪梅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植行 免耕播种 免耕播种机 种植 播种 种子发芽率 作业成本 作业效率 轮作 根茬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免耕播种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免耕播种设计方法免耕播种机,包括:划分至少两个种植组;每个种植组包括多个第一种植行和一个第二种植行,且相邻所述种植组的相邻所述第一种植行之间的距离大于每个所述种植组内的相邻所述第一种植行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种植行位于相邻所述种植组的相邻所述第一种植行之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免耕播种设计方法及免耕播种机,使第二种植行种植的作物播种在第一种植行间隔较大的区域,从而能够降低轮作过程中种子播种在根茬上,提高种子发芽率,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免耕播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免耕播种设计方法免耕播种机。
背景技术
免耕播种方式相对传统种植方式具有抗旱、节水、保墒、养地、节本增效等诸多优越性能,因此,目前小麦-玉米轮作种植区域多采用免耕方式进行播种作业。免耕作业规律为上季作物收获后,残余根茬和秸秆会留在地表面,虽经风吹日晒、雨淋、氧化分解等可化作为腐殖质补充田地肥力,但由于轮作间隔周期相对较短,这些根茬和秸秆在下一轮作物播种时节并没有完全分解,根茬和秸秆间会产生较大的空隙,减少了种子周边的土壤和水分,降低了种子发芽率,此外,未腐烂分解的根茬和秸秆也会影响中耕机具作业效果,从而造成作物产量的下降。
目前小麦和玉米种植多为均匀一致的行间距,小麦种植行间距一般为15cm,玉米种植行间距多为60cm,会导致在免耕播种时种子播种在残留的根茬上,种子发芽率低,作业效率低,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免耕播种设计方法免耕播种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种植间距相等,会导致在免耕播种时种子播种在残留的根茬上,种子发芽率低,作业效率低,增加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免耕播种设计方法,包括:
划分至少两个种植组;
每个种植组包括多个第一种植行和一个第二种植行进行播种,且相邻所述种植组的相邻所述第一种植行之间的距离大于每个所述种植组内的相邻所述第一种植行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种植行位于相邻所述种植组的相邻所述第一种植行之间。
其中,划分六个种植组。
其中,每个所述种植组包括四个第一种植行。
其中,每个所述种植组内的相邻所述第一种植行之间的距离相等。
其中,相邻所述种植组的相邻所述第一种植行之间的距离为20cm-25cm,每个所述种植组内的相邻所述第一种植行之间的距离为13.33cm-11.7cm。
其中,所述第二种植行位于相邻所述种植组的相邻所述第一种植行的中间位置。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利用如本发明免耕播种设计方法的免耕播种机,包括:播种机本体、驱动装置以及导航系统,所述播种机本体固定于所述驱动装置上,所述导航系统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导航系统控制驱动装置分别在第一种植行和第二种植行间行进,进行播种。
其中,所述导航系统包括距离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驱动装置行进方向上的长度距离,所述控制器用于记录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行进方向上的长度距离。
其中,还包括机架,所述播种机本体安装于所述机架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免耕播种设计方法及免耕播种机,划分至少两个种植组;每个种植组包括多个第一种植行和一个第二种植行,且相邻种植组的相邻第一种植行之间的距离大于每个种植组内的相邻第一种植行之间的距离,第二种植行位于相邻种植组的相邻第一种植行之间,可以利用本发明的免耕播种机分别在第一种植行和第二种植行种植作物,使第二种植行种植的作物播种在第一种植行间隔较大的区域,从而能够降低轮作过程中种子播种在根茬上,提高种子发芽率,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65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