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58546.2 | 申请日: | 2019-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7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伟 |
主分类号: | F24H1/14 | 分类号: | F24H1/14;F24H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流通道 加热装置 壳体 起点位置 终点位置 电热膜 盖板 家用电器技术 电源端点 交错设置 密封连接 第二管 发热板 管接头 底面 绝缘 连通 | ||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壳体(1)、与壳体(1)密封连接的盖板(2),所述壳体(1)内交错设置有第一水流通道(3)和第二水流通道(4),所述第一水流通道(3)的终点位置和第二水流通道(4)的起点位置相互连通,形成相邻两通道相反的水流,所述第一水流通道(3)的起点位置设有第一管接头(5),所述第二水流通道(4)的终点位置设有第二管接头(6),所述壳体(1)底面和/或盖板(2)的外侧对应第一水流通道(3)和第二水流通道(4)位置绝缘地设置有电热膜(7),电热膜(7)的两个端点为电源端点。采用此结构的加热装置,发热板温度更加均匀、性能更加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传统的蛇形即热式发热板,通常发热板9的第一管接头5、第二管接头6位于两端,此结构的即热式发热板,由于第一管接头5处的水温较低,出水口的水温较高,导致发热板9的前进水段温度较低,热效率很高,后出水端温度长时间的过高,使发热膜的功率衰减,且整体热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发热板温度更加均匀、性能更加稳定的加热装置。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壳体(1)、与壳体(1)密封连接的盖板(2),所述壳体(1)内交错设置有第一水流通道(3)和第二水流通道(4),所述第一水流通道(3)的终点位置和第二水流通道(4)的起点位置相互连通,形成相邻两通道相反的水流,所述第一水流通道(3)的起点位置设有第一管接头(5),所述第二水流通道(4)的终点位置设有第二管接头(6),所述壳体(1)底面和/或盖板(2)的外侧对应第一水流通道(3)和第二水流通道(4)位置绝缘地设置有电热膜(7),电热膜(7)的两个端点为电源端点。
所述壳体(1)内交错设置的第一水流通道(3)和第二水流通道(4)为螺旋形,所述电热膜(7)相应设计为螺旋形。
所述壳体(1)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水流通道(3)和第二水流通道(4),所述其中一侧的第一水流通道(3)的起点位置设有第一管接头(5),第二水流通道(4)终点位置通过通孔(10)与另一侧的第一水流通道(3)起点位置连通,另一侧的第二水流通道(4)的终点位置设有第二管接头(6),壳体(1)的两侧均设有盖板(2),盖板(2)上设有电热膜(7)。
所述壳体(1)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水流通道(3)和第二水流通道(4),所述两侧的第一水流通道(3)的起点位置通过贯穿孔连通,两侧的第二水流通道(4)的终点位置通过贯穿孔连通,壳体(1)的两侧均设有盖板(2),盖板(2)上设有电热膜(7)。
所述壳体(1)和/或盖板(2)为微晶板或陶瓷或耐高温塑料或耐高温塑料。
所述壳体(1)和/或盖板(2)为金属板,在壳体(1)与电热膜(7)之间和/或盖板(2)与电热膜(7)之间设有绝缘层。
所述壳体(1)位于第一水流通道(3)、第二水流通道(4)的外侧设有密封圈(8),所述壳体(1)位于第一水流通道(3)、第二水流通道(4)的外侧设有密封圈(8),壳体(1)与盖板(2)紧固连接后通过密封圈(8)密封连接。
所述壳体(1)位于第一水流通道(3)、第二水流通道(4)的外侧开设有密封槽(11),密封圈(8)置于密封槽(11)内。
所述壳体(1)一侧的第一水流通道(3)、第二水流通道(4)具有两组,其中第一组的第二水流通道(4)的终点位置与第二组的第一水流通道(3)的起点位置连通,第一组的第一水流通道(3)的起点位置设有第一管接头(5),所述第二组第二水流通道(4)的终点位置设有第二管接头(6)。
所述第二管接头(6)为三通第二管接头,在其中一个通道(60)上密封设有一用于检测出水温度的温度检测探头(6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伟,未经王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85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泵热水循环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泵液站加热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