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粪污中转稳定化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59287.5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6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赵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峰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南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转 稳定 处理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粪污中转稳定化处理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是由粪污输入装置、杂物分离装置、粪污分配导流装置、轮替式粪污厌氧稳定化处理装置、过流污泥控制装置、污水处理子系统进行工艺组合的集成处理系统,系统工艺是中转粪污从粪污输入装置导入,杂物经杂物分离装置截留分离,由粪污分配导流装置控制粪污输入轮替式粪污厌氧稳定化处理装置进行稳定化处理,过流污泥控制装置将泥水携带并累积的污泥回流到前端的粪污输入装置或杂物分离装置或粪污分配导流装置,过流污泥控制装置输出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子系统,粪污中转稳定化处理流程是:粪污分配导流装置连接至少两道污泥管,每道污泥管连通轮替式粪污厌氧稳定化处理装置的一个粪污存纳消化池空间的进泥管,粪污通过分配导流装置及进泥管输入至少一个粪污存纳消化池,停止粪污向其他粪污存纳消化池的输入,粪污输入粪污存纳消化池后随着时间进行累积,当达到粪污充分降解的稳定化时间,关闭进行粪污输入的进泥管,开启通向另一个粪污存纳消化池的进泥管,粪污在停止输入的粪污存纳消化池中降解消化时间达到粪污稳定化所需时间,是一个污泥稳定化处理的周期,清掏或者排放完成稳定化处理的粪污,清掏稳定化污泥后的粪污存纳消化池再次转换成收纳输入粪污的状态,此前进行粪污输入和累积的粪污存纳消化池停止输入粪污,进入隔离空间的厌氧稳定化处理过程,粪污在至少两个的粪污存纳消化池中轮替进行粪污输入或粪污稳定化处理,在粪污存纳消化池的液面高度的池壁部位有液面过流三通管或倒L型液面过流管,中转粪污过程中受扰动输出的泥水通过液面过流三通管或倒L型液面过流管进入后续的过流污泥控制装置,过流污泥在过流污泥控制池中累积,累积污泥由过流污泥控制回流管或移动式抽泥车或抽粪车排入工艺前端的粪污输入装置或杂物分离装置或粪污分配导流装置,过流污泥控制池的污水输出进入公共污水管网并排入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站,或者污水由过流污水管输入工艺后续的污水处理子系统,污水处理子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回流到前端的粪污输入装置或杂物分离装置或粪污分配导流装置,净化处理后的污水排放水体,粪污存纳消化池、过流污泥控制池、污水处理子系统产生的消化气,通过向外引出的排气管引向高空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粪污中转稳定化处理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处理系统是由多个单体装置或产品或设备组合集成的处理系统,处理系统是分体组合的系统,或者是一体化系统集成的装置,装置是采用砖砌建造,或者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或者采用玻璃钢复合材料制造,或者采用塑料材料制造,或者采用金属材料制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粪污中转稳定化处理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粪污输入装置包括粪污输入井、粪污输入管口或粪污输入接头,粪污输入管口或粪污输入接头设在粪污输入井内,粪污输入管口或粪污输入接头通过污泥管连通后续的杂物分离池,或者连接污泥管后,经布泥口或布泥槽后进入杂物分离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粪污中转稳定化处理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物分离装置是由杂物分离池、格栅或格栅机构成的装置,杂物分离池是在至少一个侧壁或过水截面设有格栅或栅网或格栅机的空间,或者是一个由格栅或栅网构成栅网槽的空间,杂物分离池的顶部有检查口或盖板,格栅或格栅机的一侧是杂物分离池,另一侧是进泥缓冲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粪污中转稳定化处理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粪污分配导流装置是由进泥缓冲池、从进泥缓冲池引出的至少两道进泥管、安装在进泥管或进泥口部位的阀门或闸板或挡板构成,或者是由进泥缓冲池、汇集及控制导流装置、以及至少两道进泥管构成,从汇集及控制导流装置向外引出进泥管,或者从进泥缓冲池或汇集及控制导流装置引出至少两道粪污分流槽或进泥管,并在进泥的管口部位有阀门或闸板或挡板,阀门或闸板或挡板设在控制检查井或阀门井中,每道进泥管连通一个粪污存纳消化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峰,未经赵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928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