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导弹测试的气体流量调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60768.8 | 申请日: | 2019-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78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陈丽;王永东;周山丹;荣鹏辉;孟庆良;陈琪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勤务学院 |
主分类号: | F42B35/02 | 分类号: | F42B35/02;G01M3/26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导弹 测试 气体 流量 调控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导弹测试的气体流量调控装置,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进气接头、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第一压力表、第一三通阀、减压阀、第二压力表、第三截止阀、第一单向阀、第二三通阀、出气接头、第二单向阀、第四截止阀及质量流量计,进气接头与第一截止阀的一端连接,第一截止阀的另一端与第一三通阀的一个端口连接,第一三通阀另外两个端口分别与减压阀的一端、质量流量计的一端连接;减压阀的另一端经第三截止阀、第一单向阀与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口连接。本发明具备流量测试功能,可解决导弹测试前管路吹除低压调控难题,消除安全隐患;可解决露点测试低压不易控制的难题,确保露点测试仪器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导弹测试的气体流量调控装置,属于气体流量调控领域。
背景技术
空空导弹在使用前需利用测试设备进行漏气、制冷等相关的测试,测试不合格的导弹需返厂修理。目前,常用的测试设备主要有K/DYC-1通用气源箱、GSU-3(A)或K/DYY-2等供气设备,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这些测试设备在正式进行测试前需进行管路吹除或露点测试等操作。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K/DYC-1通用气源箱没有专用氮气管路吹除调压阀和压力表,吹除和供气阀门共用,压力表量程范围太大,调节旋钮不能精确调控所需较小气体压力,容易出现输出压力超差,造成装备损坏、人员受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部队使用不太方便。
而GSU-3(A)或K/DYY-2等供气设备在供气前必须进行露点测试,只有露点测试合格的气体才能供导弹测试使用,否则容易导致导弹测试不合格,误判导弹故障,造成无谓返修。露点测试进气压力要求为0.05~0.25 Mpa,但GSU-3(A)或K/DYY-2等供气设备上都没有单独设置露点测试专用调压旋钮和压力表等装置,露点测试时出气压力难以达到0.05~0.25 Mpa的要求。气压过大极易造成露点测试仪器损坏,测试结果不准确。
此外,有飞行团反应导弹挂飞时消耗氮气过大,怀疑漏气,需要对其进行流量测试,而K/DYC-1通用测试设备无法对氮气流量进行测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导弹测试的气体流量调控装置,其具备流量测试功能,可解决导弹测试前管路吹除低压调控难题,消除安全隐患;可解决露点测试低压不易控制的难题,确保露点测试仪器的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导弹测试的气体流量调控装置,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进气接头、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第一压力表、第一三通阀、减压阀、第二压力表、第三截止阀、第一单向阀、第二三通阀、出气接头、第二单向阀、第四截止阀及质量流量计,所述进气接头与第一截止阀的一端连接,第一截止阀的另一端与第一三通阀的一个端口连接,第一三通阀另外两个端口分别与减压阀的一端、质量流量计的一端连接;所述减压阀的另一端经第三截止阀、第一单向阀与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质量流量计的另一端经第四截止阀、第二单向阀与第二三通阀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出气接头连接;所述第二截止阀、第一压力表与连通第一截止阀和第一三通阀的管路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和安装在外壳本体上的透明盖,所述外壳本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接头、出气接头对应安装在进气口、出气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本体左右两侧上端内侧设有带有螺栓孔的水平限位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盖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水平限位凸起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本体左右两侧上分别设有抓手。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本体为不锈钢板焊接制成,所述透明盖为透明硬质塑料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勤务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勤务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07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