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古建筑内安全抗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61500.6 | 申请日: | 2019-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90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杏根;周晓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柯洛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2/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古 建筑 安全 抗震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安全抗震结构的仿古建筑,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带有安全抗震结构的仿古建筑,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内部固定设置有多根加固钢柱,加强钢柱竖直设置,靠近墙体的墙角位置处的相邻两根加强钢柱之间铰接有避震板,避震板的下方设置有水平的支撑板,避震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墙体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竖直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推动块,推动块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推动凸起,推动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拉线,拉线竖直朝上,推动块的正上方设置有与墙体转动连接的第一滑轮,第一滑轮远离墙角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墙体转动连接的第二滑轮,拉线绕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后竖直朝下,达到提高地震时的安全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仿古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仿古建筑内安全抗震结构。
背景技术
秦砖汉瓦、雕梁画栋等独具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使中国古建筑在国际建筑史上沾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因此,我国存在有彰显民族特色的仿古建筑。仿古建筑大多以砖木结构形式的居多,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仿古建筑的抗震加固已成为城市改造工程的薄弱环节。
现有的可参考申请公布号为CN103498582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仿古建筑,由砖柱、支撑墙、中间支柱、横梁和屋顶构成,还包括玻璃遮风墙,所述玻璃遮风墙是通过玻璃安装在设置于砖柱与支撑墙之间的玻璃窗框构成的,所述玻璃遮风墙、支撑墙和砖柱共同构成所述仿古建筑的外立面;所述支撑墙是由砖块堆砌而成;所述支撑墙分为前后支撑墙和左右支撑墙,所述前后支撑墙上分别设有前后门;所述前后门均是对开式木板门。上述仿古建筑采用的玻璃遮风墙使得本发明具有很好地防风雨能力,并且玻璃遮风墙完全没有削弱本发明仿古建筑的仿古效果。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仿古建筑整体上是利用砖石结构进行建造的,并且没有设置地震防护装置,当发生地震时,安全性较差,对人身安全没有很好的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地震时的安全性的带有安全抗震结构的仿古建筑。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有安全抗震结构的仿古建筑,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内部固定设置有多根加固钢柱,加强钢柱竖直设置,位于同一面墙体靠近墙角位置处的相邻两根加强钢柱之间铰接有避震板,避震板的下方设置有水平的支撑板,避震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墙体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竖直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推动块,推动块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与放置槽相适配的推动凸起,推动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拉线,拉线竖直朝上,推动块的正上方设置有与墙体转动连接的第一滑轮,第一滑轮远离墙角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墙体转动连接的第二滑轮,拉线绕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后竖直朝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钢柱与墙体固定连接,可以对墙体起到加固作用,使得墙体的抗震强度增大,提高安全性。当发生地震时,室内的人来不及逃出去时,可以躲在墙角位置处,然后用手拉下拉线,拉线通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会带动推动块向上滑动,推动块向上滑动的同时,会带动推动凸起从放置槽内脱离,推动凸块离开放置槽后会推动避震板离开墙体表面,使得避震板转动至水平状态,此时避震板的下表面与支撑板抵接,人可以躲在避震板的下方,防止地震时被杂物击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块的顶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夹条,夹条位于推动凸起的对面,且夹条的底端高度要高于推动凸起的顶端高度,避震板闲置时被夹于推动块和夹条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避震板闲置时会贴合在墙体表面,使得避震板占用的空间小,并且避震板被夹条和推动块夹在中间,夹条的设置使得避震板也不会轻易脱落,稳定性较高,避震板远离墙体表面的一侧还可以贴上一些装饰品,以提高室内的美观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柯洛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柯洛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15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震塌建筑物内部空间防垮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角钢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