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表面张力薄膜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62674.4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0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嵊州市仲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1/08 | 分类号: | C08L51/08;C08L67/00;C08K13/02;C08K5/521;C08K3/36;C08J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 代理人: | 郭晓迪 |
地址: | 312457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材料 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 二甲基甲酰胺 过氧化苯甲酰 纳米二氧化硅 聚酯多元醇 表面助剂 电晕处理 非电晕面 马来酸酐 电晕面 二甲苯 分散剂 聚酰胺 抗老化 抗氧剂 磷酸酯 耐高温 耐酸碱 收缩率 异辛醇 质量份 螺杆 薄膜 加热 挤出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表面张力薄膜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制成:聚酰胺80‑100份、纳米二氧化硅5‑15份、马来酸酐10‑25份、异辛醇磷酸酯2‑4份、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1‑3份、聚酯多元醇3‑4份、二甲基甲酰胺2‑6份、过氧化苯甲酰0.5‑1份、二甲苯0‑10份、BKY表面助剂3‑7份、分散剂2‑5份、抗氧剂0.5‑1份,通过混合、加热、螺杆挤出等步骤制成,制得的薄膜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酸碱、耐高温、耐候、抗老化等性能,降低了收缩率,提高了薄膜表面张力,经电晕处理后电晕面可达71达因,非电晕面可达56达因。
本申请是以下申请的分案申请:申请日为2017年04月19日,申请号为201710257735.6,发明名称为一种高表面张力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表面张力薄膜材料。
背景技术
为了使印刷油墨和复合用胶黏剂在塑料薄膜表面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和黏合性,就会要求薄膜的表面张力应达到一定的标准,否则就会影响油墨和胶黏剂在其表面的附着力和黏合性,从而影响印刷品和复合产品的质量。而大多数塑料薄膜包装材料的分子结构中基本没有极性基团或只带有弱极性基团,临界表面张力小,惰性较强,是典型的非极性高分子材料,镀铝层,油墨对其表面的润湿性和亲和性差,两者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弱。
一般来说,塑料薄膜在印刷或者复合之前都必须经过表面处理以提高其表面张力,并能够顺利地进行印刷和复合。目前我们常用的都是通过对薄膜表面进行电晕处理的方法来提高其表面张力,但是这样处理后的牢度差,不能保持长久,另外,现有膜卷的非电晕面表面张力偏低,不能满足市场对非电晕面表面张力的要求,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放置环境的不同,表面张力衰减较快,影响使用,所以薄膜表面张力弱、持久性差等是现下包装薄膜生产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表面张力薄膜材料,通过混合、加热、螺杆挤出等步骤制成,制得的薄膜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酸碱、耐高温、耐候、抗老化等性能,降低了收缩率,提高了薄膜表面张力,经电晕处理后电晕面可达71达因,非电晕面可达56达因。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表面张力薄膜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制成:聚酰胺80-100份、纳米二氧化硅5-15份、马来酸酐10-25份、异辛醇磷酸酯2-4份、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1-3份、聚酯多元醇3-4份、二甲基甲酰胺2-6份、过氧化苯甲酰0.5-1份、二甲苯0-10份、BKY表面助剂3-7份、分散剂2-5份、抗氧剂0.5-1份。
优选的,高表面张力薄膜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制成:聚酰胺90-100份、纳米二氧化硅10-15份、马来酸酐20-25份、异辛醇磷酸酯3-4份、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2-3份、聚酯多元醇3.5-4份、二甲基甲酰胺5-6份、过氧化苯甲酰0.6-1份、二甲苯0-5份、BKY表面助剂4-7份、分散剂4-5份、抗氧剂0.8-1份。
优选的,所述BKY表面助剂为质量比为1:1-3:1-2的BKY380、BKY3560、DISPERBYK-166的组合物。
优选的,所述分散剂为质量比1:2-4的2-氨基-2-甲基-1-丙醇和聚乙二醇的组合物。
优选的,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或抗氧剂168或两者的组合物。
优选的,高表面张力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按重量粉称取原料,将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聚酯多元醇加热至85℃搅拌保温30-40min得混料一备用;
(2)将聚酰胺送入高速混合机中,先进行预热,然后将马来酸酐、纳米二氧化硅、二甲基甲酰胺、过氧化苯甲酰、2/3用量的分散剂、抗氧剂加入其中,混合均匀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反应挤出,得接枝改性混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嵊州市仲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嵊州市仲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26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