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体外诱导和/或扩增TSCM 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63391.1 | 申请日: | 201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34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青;张晓燕;廖启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鑫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783 | 分类号: | C12N5/0783;A61K35/17;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郭广迅 |
地址: | 2015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外 诱导 扩增 base sub scm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体外诱导和/或扩增TSCM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诱导剂,其中,所述诱导剂包含IL‑7和IL‑2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体外诱导和/或扩增TSCM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包含T细胞生长培养基和上述组合物。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体外诱导和/或扩增TSCM的方法。本发明的组合物安全性好、容易获取,加入组合物诱导分化和扩增的干细胞样记忆性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可直接用于患者回输治疗,为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策略、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细胞培养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诱导和/或扩增细胞的组合物、培养基和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体外诱导和/或扩增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的组合物、培养基和方法。
背景技术
T细胞具有强大的抗感染、抗肿瘤能力,是机体适应性免疫系统防御病原体、肿瘤细胞等异物的中坚力量,不仅能够快速应答外来异物或机体赘生物,而且还能够提供较为长期的免疫保护记忆。研究已经证实通过体外诱导和扩增记忆性T细胞并回输至患者体内,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癌症。
目前,记忆性T细胞的体外诱导和扩增方法中,较为成熟的是使用抗 CD3抗体和抗CD28抗体联合IL-2刺激诱导分化,刺激分化的T细胞增殖明显加快,幼稚性T细胞大大减少,而终末状态的T细胞明显增多,这种T 细胞在体内存活时间较短,不能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难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
近年来,研究发现并鉴定了一个新的T细胞亚群,这群细胞被命名为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T-memory stem cell,TSCM)。TSCM处于记忆性T细胞的上游,具备干细胞的特征,具有更强的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中枢性记忆T细胞(TCM)、效应性记忆T细胞(TEM)和效应T细胞(TEF),从而产生大量的IFN-γ等效应分子,具备更为强大的杀伤能力。此外,TSCM具备多向分化潜能的同时亦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从而在抗原不存在的情况下维持自身稳态。研究表明TSCM具有更为强大的抗肿瘤能力,其在体内的自我更新能力、二次免疫应答强度及体内存活时间均优于传统的记忆性T细胞。
临床上免疫细胞治疗的过继回输面临着一个瓶颈,特别是目前快速发展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治疗,既要在较短时间内(14天内) 完成足量免疫细胞的诱导和扩增培养,又要尽量保持免疫细胞的活性、维持“年轻态”的免疫细胞。然而,目前诱导和扩增培养的T细胞多为处于终末阶段的细胞,特别是较为常用的抗CD3抗体和抗CD28抗体联合IL-2的培养方法获得的TSCM比例较低,仅占9-20%,该类细胞一是难以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长期存活,从而难以获得足够量的免疫细胞;二是这种免疫细胞即使回输回患者体内,也很难获得较为长期的免疫保护作用。然而,TSCM所具备的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特性则恰好解决了临床上免疫细胞治疗的过继回输体外诱导和扩增难、体内疗效差的问题。研究表明,体外诱导和扩增培养的TSCM样的CD8+CD45RA+CCR7+CAR-T细胞比例与肿瘤免疫治疗临床疗效呈现正相关,表明TSCM具有更为强大的体内抗肿瘤能力。原因可能是TSCM具备的强大生存能力使得回输的CAR-T细胞的体内生存时间大大延长。因此,强大的抗肿瘤能力使得TSCM成为免疫治疗中最为有效的细胞亚群。因此,利用体外诱导和扩增的抗原特异性TSCM、TCR-TSCM或CAR-TSCM进行免疫治疗将成为细胞治疗的新途径、新手段。
基于上述目的,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发并改良体外诱导和扩增TSCM的技术方法,并找到经济、方便、且副作用小的细胞因子或者药物,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的技术方法中仍然缺乏简便且高效的体外大量诱导和扩增TSCM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鑫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鑫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33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