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瞳远距离二维码扫描的终端、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63744.8 | 申请日: | 201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8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王存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G06K7/14;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毕进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维码 远距离 抓拍 二维码图像 长焦镜头 广角镜头 扫描 位置检测模块 终端 二维码识别 广角摄像头 场景 视角 定位转动 双摄像头 云台模块 大广角 漏检率 识别率 准确率 矫正 采集 检测 恢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瞳远距离二维码扫描的终端、系统和方法,采用长焦镜头与广角镜头的双摄像头设计,其中广角摄像头视角为150度,长焦镜头视角为20度可以采集到2米范围内清楚的二维码图像。通过二维码位置检测模块,识别二维码的位置及大小,通过云台模块的定位转动可以自动、精确、快速抓拍场景中的每一张二维码,同时实现对多个二维码的检测与抓拍,兼具超高抓拍准确率与超低漏检率,使得远距离、大广角等泛场景下的二维码识别。此外本发明还针对二维码图像进行清晰度恢复和二维码矫正处理,提升二维码的识别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终端应用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双瞳远距离二维码扫描的终端、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识别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众多自动识别的技术中,条码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主要的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之一。为解决条码信息容量有限的问题,九十年代以来出现一种新的条码—二维码。二维码是指在平面二维方向上,使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分布的黑白相间的,用以记录信息的符号。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等特点。
二维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堆叠式二维码,其主要代表是pdf417;二是矩阵式二维码,主要包括QR码和Data Matrix码。在现代商业活动中,二维码以其低成本、快速识读、含有大量信息而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产品防伪/溯源、广告推送、网站链接、数据下载、商品交易、定位/导航、电子凭证、车辆管理、信息传递、名片交流、wifi共享等,人们通过手机二维码的扫描软件就可以轻松获得二维码中所储藏的信息。
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二维码已经深入到生活得各个方面,并且在各领域中起着显著的作用。在地铁闸机、公交二维码设备、自助贩卖终端上,相信许多人都已陆续体验过扫码支付的便捷,使用手机付款码置于机器的条码扫描窗口上方轻轻一刷便可完成付款。但现阶段的二维码应用中有很多局限性,二维码要在一定范围的近距离内才能识别,而且是人工交互的半自动控制,二维码只能沿着水平方向扫描。一般情况下我们打开支付宝或微信付款条码,置于机器的扫码区域上方进行识读的距离不会超过15cm,因为超出该距离二维码扫描设备将无法读取,但在一些其他的二维码使用情况下,例如停车场自助缴费通行,高速公路采用移动支付,二维码门禁等使用场景都需要较远的二维码识别距离,前没有对中远距离二维码全自动识别的研究。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双瞳远距离二维码扫描的终端、系统和方法,能自动、精确、快速抓拍场景中的每一张二维码,同时能实现对多个二维码的检测,可以应用在远距离、大广角等广泛场景下的二维码识别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瞳远距离二维码扫描的终端,包括:
双瞳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较大范围、较远距离的图像信息。为实现大范围、远距离的二维码扫描,双瞳图像采集模块采用一个长焦镜头,一个广角镜头的双摄像头设计,其中广角摄像头视角为150度,长焦镜头视角为20度可以采集到2米范围内清楚的二维码图像。
指令处理模块,接收二维码位置检测模块下发的二维码位置与大小信息,生成云台位置调整指令,并将指令下发至云台模块。
云台模块接收指令处理模块下发的指令,调整云台的横滚轴与俯仰轴位置。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双瞳远距离二维码扫描的系统,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获取双瞳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的图像,所述广角镜头子模块采集的为第一图像,所述长焦镜头子模块采集的为第二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民族大学,未经大连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37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