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板用的板材挤出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65190.5 | 申请日: | 201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2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徐裕民;邵庆超;邓启宽;桑艳青;吴家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巴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8/305 | 分类号: | B29C48/305;B29C48/89;B29C48/07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黄家权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洋板 冷却风道 仿形 流道 冷却空气 内腔 连通 隔板 板材挤出模具 挤出 分流流道 出风端 进风端 方向相反 隔板受力 截面形状 冷却固化 良品率 排出 冷却 匹配 变形 排放 流动 生产 | ||
一种海洋板用的板材挤出模具,包括分流流道和仿形流道,分流流道与仿形流道相互连通,仿形流道挤出端的形状与海洋板的截面形状相匹配;仿形流道内侧设有冷却风道,冷却风道的进风端连通海洋板内腔,冷却风道的出风端连通外界,冷却空气从进风端进入冷却风道、从出风端排出,冷却空气的输送方向与仿形流道的挤出方向相反。本发明通过在仿形流道内侧设置连通海洋板内腔的冷却风道,挤出时,冷却空气可进入海洋板,经冷却风道的输送后最终排放至外界;通过设置冷却风道,使海洋板内腔有冷却空气流动,进而使海洋板内腔的隔板得到有效的冷却,加速隔板的冷却固化,有效防止隔板受力变形,进而提高海洋板的生产质量,提高良品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挤出模具,特别涉及一种海洋板用的板材挤出模具。
背景技术
海洋板是一种建筑材料,其具有很好的耐水性,因此被广泛应用,应用范围有:1、船舶工业制造;车箱车体制造;码头、港口等近海周边建筑;2、室外木结构建筑、木结构房屋、别墅墙体及楼板、室外园艺家具;3、室外露天舞台、大型展览装饰工程、各类建筑及装饰工程;4、高档家具制作、木地板基材、木地板垫层。
参见图1,传统的海洋板P为板状体,其内腔并排有若干线性延伸的板腔P1,相邻两板腔P1之间由隔板P2相隔;现有用于制造海洋板P的挤出模具普遍只能对海洋板P周侧进行冷却,对于海洋板P的内侧的隔板P2则难以达到冷却要求,导致隔板P2容易受压变形,直接影响海洋板P的生产质量,而且良品率低。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海洋板用的挤出模具做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对海洋板内腔进行有效冷却,从而提高海洋板生产质量的海洋板用的板材挤出模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板材挤出模具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可靠。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海洋板用的板材挤出模具,包括分流流道和仿形流道,分流流道与仿形流道相互连通,仿形流道挤出端的形状与海洋板的截面形状相匹配;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流道内侧设有若干用于输送冷却空气的冷却风道,冷却风道的进风端连通海洋板内腔,冷却风道的出风端连通外界,冷却空气从进风端进入冷却风道、从出风端排出,冷却空气的输送方向与仿形流道的挤出方向相反。
所述板材挤出模具包括支架模组;所述支架模组包括支架模框和一块以上分流模块,支架模框中空设置,分流模块间隔式设置于支架模框内腔,相邻两分流模块之间间隔式配合,分流模块与支架模框之间的第一间隙、及相邻两分流模块之间的第二间隙共同组成所述仿形流道的前部分,冷却风道的后部分设置于分流模块上,冷却风道的出风端连通支架模框上侧和/或下侧的出风口。
所述板材挤出模具还包括与支架模组连接的挤出模组;所述挤出模组包括挤出模框和一块以上分流模芯,挤出模框中空设置,分流模芯间隔式设置于挤出模框内腔,相邻两分流模芯之间间隔式配合,分流模芯与挤出模框之间的第三间隙、及相邻两分流模芯之间的第四间隙共同组成所述仿形流道的后部分,冷却风道的前部分设置于分流模芯上,冷却风道的进风端连通分流模芯上的进风口。
所述支架模框与挤出模框相互连接,第一间隙与第三间隙相互对应且连通,第二间隙与第四间隙相互对应且连通,整体构成所述仿形流道;所述分流模块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一端连通出风口;所述分流模芯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一端连通进风口;所述分流模块与分流模芯相互连接,使第一通孔另一端与第二通孔另一端相互连通,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共同构成所述冷却风道。
所述分流流道呈鱼尾状设置,其包括主流道、第一副流道、第二副流道、左侧流道、右侧流道、上侧流道和下侧流道,主流道的出料端分别连通第一副流道的进料端和第二副流道的进料端,第一副流道的出料端连通左侧流道的进料端,第二副流道的出料端连通右侧流道的进料端,第一副流道的侧部和/或第二副流道的侧部分别连通上侧流道的进料端和下侧流道的进料端;所述左侧流道的出料端连通仿形流道的左侧,右侧流道的出料端连通仿形流道的右侧,上侧流道的出料端连通仿形流道的上侧,下侧流道的出料端连通仿形流道的下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巴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巴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51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