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改性早强水泥混凝土旧路快速修复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65874.5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0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刘萌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23/09 | 分类号: | E01C23/09;E01C23/08;C04B28/04;C04B111/72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修复 罩面 聚氨酯改性 水泥路面 早强水泥 配合比 旧路 混凝土 施工 传统沥青混凝土 界面剂喷涂 配合比设计 原材料选用 材料运输 彩色表层 技术优势 正交试验 拌制 喷涂 切缝 摊铺 养生 | ||
一种聚氨酯改性早强水泥混凝土旧路快速修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聚改早强砼配合比设计,过程如下:2.1)原材料选用;2.2)确定最佳配合比,设计正交试验用以确定聚改早强砼的最佳配合比;(2)聚改早强砼旧水泥路面快速修复施工方法,过程如下:2.1)材料拌制;2.2)材料运输;2.3)界面剂喷涂;2.4)聚改早强砼摊铺;2.5)罩面切缝与养生;2.6)彩色表层喷涂。本发明相较于传统沥青混凝土罩面方法,聚改早强砼超薄罩面技术先进,可对旧水泥路面进行快速修复具有较为明显的经济与技术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中的路面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氨酯改性早强混凝土旧水泥路面快速修复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迄今,我国许多水泥混凝土路面(以下简称“水泥路面”)已接近使用年限。而且,随着重载车辆的不断增加,水泥路面病害愈益严重,威胁道路通行和交通安全。
通常,在水泥路面病害修复时,首先打掉现有水泥路面,然后重新浇筑新面板或加铺罩面层。这种处治方法工期长,对公路正常运营影响大。此外,凿除混凝土面板既浪费资源,又增加成本,而且还会产生废弃混凝土,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因此,研发对应的快速修复新技术是当前水泥路面维修、养护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一种聚氨酯改性早强水泥混凝土旧路快速修复施工方法,适用于各类公路、城市和机场道路水泥路面病害修复施工,尤其适用于重交通或交叉口路段水泥路面重度病害修复施工;采用聚氨酯改性水泥混凝土,从聚氨酯改性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超薄罩面施工工艺等多角度开展技术研发,形成了聚氨酯改性早强水泥混凝土(简称“聚改早强砼”)超薄罩面旧路快速修复新技术新工艺,可大幅降低水泥路面病害再发频率,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降低维护费用;并有利于水泥路面的行车安全,避免频繁维修而造成交通拥堵;因而产生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聚氨酯改性早强水泥混凝土旧路快速修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聚改早强砼配合比设计,过程如下:
2.1)原材料选用
①水泥:选用PO42.5R或PO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
②粗集料:粗集料采用玄武岩,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似立方体颗粒的砂石料;
③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的人工轧制开级配石灰岩细集料,或者采用细度模数范围为2.3~3.0的中砂或3.1~3.7的粗砂;
④早强剂:选择1~3d能够通车的早强外加剂应用于聚改早强砼旧水泥路面快速修复施工;
⑤高聚物:选定聚氨酯高聚物乳液作为水泥混凝土改性剂;
2.2)确定最佳配合比
设计正交试验用以确定聚改早强砼的最佳配合比;
①集料级配:粗、细集料比例为7:3,粗集料4.75~9.5mm,细集料2.36~ 4.75mm,其中,橡胶颗粒等体积取代集料情况:1#胶粉(1.18~4.75)和2#胶粉 (0.6~2.36)取代粗、细集料的比例分别为12%和18%;
②其他成分:硅酸盐水泥(PO42.5R或PO32.5R)用量300kg/m3,水灰比0.36,聚氨酯高聚物乳液掺量为15%,3d可开放交通的早强减水剂掺量3%;
(2)聚改早强砼旧水泥路面快速修复施工方法,过程如下:
2.1)材料拌制
①界面黏结剂拌制,按照聚氨酯乳液:水:水泥=1:2:5的重量比配制,采用现场拌和楼搅拌,拌和时间为3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58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