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硫芴的稠环非富勒烯受体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66316.0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01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郑庆东;汤昌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495/14 | 分类号: | C07D495/14;H01L5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周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0 | 代理人: | 王惠 |
地址: | 350002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稠环非富勒烯 受体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太阳能电池 中的 应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硫芴的稠环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其合成方法及在太阳能电池领域中的应用。所述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可作为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所述非富勒烯受体材料易溶于常用的有机溶剂,具有较高的吸收系数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可实现高的开路电压和能量转换效率,是理想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稠环非富勒烯受体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作为n- 型半导体材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太阳能电池是利用有机半导体材料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器件。由于其具有加工成本低,原料易得,容易大面积制备和可以做成柔性器件等优点,已成为当今新能源研究的热点之一。一直以来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受体材料主要是富勒烯及其衍生物(PC61BM、PC71BM),但由于富勒烯受体材料固有的一些缺点,如吸收波长短,合成成本高,分子能级不易调控等,限制了其在高效率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开发可以替代富勒烯的新型受体材料是非常有意义的。
非富勒烯受体作为一种新的受体材料,由于其具有合成及纯化工序简单,吸收系数、吸收波长及分子能级等性能易调控等优点,从而可以克服上述富勒烯的缺点,并有望逐步取代富勒烯受体材料。2015年占肖卫等首先报道了一种具有“受体-给体-受体”(“A-D-A”)结构的非富勒烯受体材料ITIC,其作为受体材料与给体材料PTB7-Th共混制备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达6.8%(Adv.Mater.2015,27,1170)。从此,人们对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展示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至今,基于非富勒烯受体的单节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已超过13%。但是目前作为高性能非富勒烯受体的给体单元(“D”)的种类还比较有限,已报道的高性能非富勒烯受体材料主要是基于引达省并二噻吩(IDT)和引达省并二(噻吩并噻吩)(IDTT) 为给体单元。虽然,不断地有基于上述两种给体单元的非富勒烯受体被发展,并且其电池器件可以获得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但是材料结构设计受限,依然极大地阻碍了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发展。
因此,仍需设计并合成新的给体单元,从而发展新型高效率的非富勒烯受体材料,进而使有机太阳能电池在柔性电子器件及相关产品得到更好的应用。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硫芴的稠环非富勒烯受体材料。该聚合物可作为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中。
所述基于硫芴的稠环非富勒烯受体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其中,Ar11、Ar12独立地选自含有至少一个噻吩环的基团中的任意一种;
R11、R12、R13、R14独立地选自C1~C28的烷基、C1~C28的氟代烷基、 C6~C40的芳香基、C6~C40的氟代芳香基中的任意一种;
TA11、TA12独立地选自式II-1、式II-2、式II-3、式II-4、式II-5、式 II-6、式II-7、式II-8、式II-9、式II-10所示的基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63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