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旱冬瓜菌根苗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67950.6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9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景跃波;李荣波;卯吉华;李勇鹏;李娅;冯志伟;杨丽群;张凤娥;李孙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31/00;A01G7/06;A01G24/15;A01G24/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5020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旱冬瓜 丛枝菌根真菌 培养基质 育苗容器 移栽 菌根苗培育 灭菌处理 幼苗 丛枝菌根真菌菌剂 培养基质原料 常规管理 根系发育 苗木运输 幼苗根系 种子撒播 珍珠岩 重量轻 生长 草炭 高径 根系 芽苗 真叶 蛭石 共生 接种 培育 装入 苗木 造林 山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旱冬瓜菌根苗培育方法,在培育期间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以利于旱冬瓜生长,包括如下步骤:选择草炭、蛭石和珍珠岩作为培养基质原料,进行灭菌处理;将旱冬瓜种子撒播于经灭菌处理的培养基质中;将培养基质装入200毫升的育苗容器中,待旱冬瓜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移栽至育苗容器中;移栽旱冬瓜幼苗入育苗容器的同时接入丛枝菌根真菌菌剂,之后苗木进行常规管理。本发明在旱冬瓜芽苗移栽时接入丛枝菌根真菌,旱冬瓜幼苗根系与丛枝菌根真菌很好共生,根系发育好,丛枝菌根真菌在根系中的定殖可显著提高旱冬瓜苗的高径生长。采用本方法的培养基质培育的旱冬瓜,培养基质重量轻,在山区造林的过程中,可以显著降低苗木运输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旱冬瓜菌根苗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旱冬瓜又名蒙自桤木、尼泊尔桤木、冬瓜树。该树种适应性强,林木生长迅速,是云南省分布较为广泛的重要乡土多用途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木材易于防腐处理且易于加工,切面光滑,油漆后光亮性及黏胶性能良好,可供家具、木模、农具及建筑装修用材。另外,木材无特殊的气味和滋味,是理想的茶叶、食品包装及纸浆用材。
旱冬瓜是优良的鞣料植物,其树皮含有丰富的单宁物质,单宁含量在云南98种主要鞣料植物中位居第九,旱冬瓜的树皮产量高,16~29年生的林木,其树皮的体积一般占林木主干材积的20%。旱冬瓜的树皮经适当粉碎后可用作高价值经济植物蝴蝶兰和石斛等的栽培基质,具有极好的保湿、透气效果,此外树皮还可入药,有消炎止血的作用。
旱冬瓜还是优良的肥源植物,具有显著的培肥地力的生态作用。其根系根瘤内的固氮菌,能够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素,增加土壤肥力。此外,旱冬瓜林地的抗径流能力和抗土壤侵蚀能力也较强,是营建生态保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水屏障林的主要树种,生态价值十分重要。优良壮苗是林木栽培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旱冬瓜育苗难度不大,各地都已经很好地掌握育苗方法和措施,目前常用的育苗方法是塑料袋容器育苗,先于苗床上播种育苗,待旱冬瓜芽苗长到2~3cm高时,移入装满营养土的塑料容器袋内继续培育。营养土的采用70%森林土+25%火烧土+5%钙镁磷肥,充分混合后进行消毒,半个月后使用。但是该方法容易因为土壤的板结,影响旱冬瓜幼苗根系的发育及养分的均衡与获得,而且土壤重量大,在山区造林的过程中,苗木运输成本较高。也有一些地区采用轻基质进行工厂化苗木培育,但是育苗中尚未见对菌根真菌这一类有益微生物的利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旱冬瓜菌根苗培育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旱冬瓜菌根苗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配制培养基质
选择草炭、蛭石和珍珠岩作为培养基质原料,进行灭菌处理;
S2,播种
将旱冬瓜种子撒播于经灭菌处理的培养基质中;
S3,移栽
将S1中经灭菌处理的培养基质装入200毫升的育苗容器中,待S2中的旱冬瓜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将其移栽至育苗容器中;
S4,接种丛枝菌根真菌
在将S2的旱冬瓜芽苗入育苗容器时接入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接种后对苗木进行常规管理。
进一步地,S1中的培养基质中,草炭、蛭石和珍珠岩的体积比为1:1:1。
进一步地,S2中,播种时,将旱冬瓜种子均匀地撒播在盛装有培养基质的苗床上,播种后立即喷雾浇水。
进一步地,S3中,移栽前给幼苗浇足水,移栽时保持根系的完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未经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79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