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MR混合现实技术的界面立体式展示方法及交互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68623.2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3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世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F3/04815;G06F3/0482;G06F3/0484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麦小婵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mr 混合 现实 技术 界面 立体 展示 方法 交互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R混合现实技术的界面立体式展示方法,包括:基于unity3D软件平台建立球形模型及若干圆形面片作为显示对象,其中所述球形模型直径大于所述圆形面片直径,并将所述圆形面片隐藏在所述球形模型内,初始状态菜单界面只呈现所述球形模型;接收并识别用户触发界面指令,控制所述圆形面片从所述球形模型中按照固定路径向外飞出后停留在固定的空间位置,所述球形模型位置固定不变;将需要显示的内容信息通过所述圆形面片进行展示;本发明基于MR混合现实,增强三维菜单界面与现实场景的切合度,同时也提升了菜单界面的立体感;另外通过分层显示对象排布,让用户直观明了看到显示的内容;使得用户自然与界面进行交互,界面体验更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现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MR混合现实技术的界面立体式展示方法及交互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智能穿戴设备技术的迅速发展,以智能眼镜为代表的新技术产品逐渐走进各行各业。智能穿戴设备在新兴应用中以“解放双手、高效交互”的应用辅助思想,实现行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在行业领域应用中倍受青睐,同时促进新颖实用的应用被科创开发。目前,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可穿戴设备,已在现场服务、设备检修、医疗、制造以及物流行业陆续推出了产品应用。
混合现实技术(MR)作为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技术通过在现实场景呈现虚拟场景信息,在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和用户之间搭起一个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以增强用户体验的真实感。但是现在针对混合现实技术(MR)开发的软件系统在菜单界面上缺乏立体感,层级分布扁平,还停留在过去二维界面的应用思想,不能真正发挥混合现实技术的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特性。另外,界面的交互逻辑对用户体验十分重要,针对用户使用习惯提供一种可交互的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MR混合现实技术的界面立体式展示方法及交互系统,以解决现在菜单界面上缺乏立体感,层级分布扁平,不能真正发挥混合现实技术的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特性的技术问题,从而通过混合现实技术,结合图形处理技术等相关技术构建一种立体展示方法,进而实现用户通过混合现实设备就能够看到一个立体、层级分明、动态的菜单界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MR混合现实技术的界面立体式展示方法,包括:
基于unity3D软件平台建立球形模型及若干圆形面片作为显示对象,其中所述球形模型直径大于所述圆形面片直径,并将所述圆形面片隐藏在所述球形模型内,初始状态菜单界面只呈现所述球形模型;
接收并识别用户触发界面指令,控制所述圆形面片从所述球形模型中按照固定路径向外飞出后停留在固定的空间位置,所述球形模型位置固定不变;
将需要显示的内容信息通过所述圆形面片进行展示。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所述圆形面片布置于所述球形模型正上方,并形成上中下三层的空间布局;
其中,每一层的所述圆形面片以固定的坐标为参考圆心,围绕成一个圆形队列;每一个所述圆形面片之间的空间距离都是均等的;
其中,所述的若干圆形面片围成的三个圆形队列的直径关系为第一层与第三层相同,第一层、第三层均比第二层直径要小。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每一个所述的圆形面片垂直于地面,即与用户视线平面垂直,方便用户查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MR混合现实技术的界面立体式展示交互系统,包括展示模块、内容模块和互动模块;
展示模块,用于将所述球形模型及所述圆形面片在空间中实现显示,并通过接收所述内容模块发送的内容信息后,将所述内容信息显示在所述圆形面片上;
内容模块,用于将所需要显示的内容信息传输到所述展示模块后,以使所述内容信息映射到所述圆形面片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世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世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86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