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氧化热作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70339.9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5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连勇;黄进峰;张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8/52 | 分类号: | C22C38/52;C22C38/48;C22C38/46;C22C38/44;C22C38/04;C22C38/02;C21D1/26;C21D1/28;C21D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模具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氧化热作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质量比计,含有0.15~0.30%的C,10~13%的Cr,1.0~2.5%的Ni,1.5~3.0%的Mo,0.5~1.5%的Co,0.8%以下的Si,0.8%以下的Mn,作为其他元素可加入1%以下的W、0.9%以下的V和0.3%以下的Nb,其余为Fe,以及钢中难以避免的微量杂质。本发明钢600℃以上高温强度优于H13钢和3Cr2W8V钢,具有良好的抗热疲劳性能,耐腐蚀和抗氧化性能显著优于H13等现用热作模具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金钢,特别涉及一种抗氧化热作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属金属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设备,在机械、国防、冶金、轻工、电子等工业部门中,相当部分的零部件都是依靠模具成形。模具在制造业中保证了高产品、高效率的生产和降低了生产成本。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模具技术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模具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对模具提出更多和更高的要求。按模具的服役条件,可以将模具钢分为四大类,包括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塑料模具钢以及塑胶模具钢。这其中热作模具是指,用来将加热的金属或液体金属制成所需产品的工装,如热锻模具、热墩模具、热挤压模具、压铸模具和高速成型模具等,而所采用的各种模具用钢统称为热作模具钢。
热作模具钢在高温复杂环境下工作,承受很大的冲击力,模腔和高温金属接触后,局部温度达到500-800℃,还经受着反复的加热和冷却,要求具有高的高温强度和抗氧化、抗热疲劳性能。目前,常用的热作模具钢材料有3Cr2W8V和4Cr5MoSiV1(H13钢)等。用这些模具钢材料制造热锻模、压铸模和热挤压模时,由于高温强度低,抗氧化和抗热疲劳性能差,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氧化和变形,在型腔的内表面出现热疲劳裂纹(龟裂),不仅降低模具的使用寿命,而且还降低成型件的表面质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氧化热作模具钢,其600℃以上高温强度优于H13钢和3Cr2W8V钢,具有良好的抗热疲劳性能,耐腐蚀和抗氧化性能显著优于H13等现用热作模具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氧化热作模具钢,其600℃以上高温强度优于H13钢和3Cr2W8V钢,具有良好的抗热疲劳性能,耐腐蚀和抗氧化性能显著优于H13等现用热作模具钢。
一种抗氧化热作模具钢,其特征在于:
以质量比计,0.15~0.30%的C,10~13%的Cr,1.0~2.5%的Ni,1.5~3.0%的Mo,0.5~1.5%的Co,0.8%以下的Si,0.8%以下的Mn,其余为Fe,以及钢中难以避免的微量杂质。
进一步地,以质量比计,还含有1%以下的W。
进一步地,以质量比计,还含有0.9%以下的V。
进一步地,以质量比计,还含有0.3%以下的Nb。
一种如上所述的抗氧化热作模具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电渣进行冶炼,或采用电炉+AOD/VD+电渣重熔方法;冶炼坯在1150~1250℃进行均质化处理,然后再进行热加工,始锻/轧温度1050~1150℃,终止温度800℃;热加工获得的坯料,再进行退火或正火+回火处理,然后进行调质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退火处理温度为850~900℃。
进一步地,所述正火+回火温度为:正火温度1050~1150℃,回火温度680~750℃。
进一步地,所述调质处理,是指淬火和回火热处理的综合热处理工艺;淬火热处理温度为1000~1150℃,淬火采用油冷或水冷的方式;淬火后将坯料加热至580~640℃进行回火热处理。
下面对本发明钢各构成元素作用及含量范围的选择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元素的添加量以质量比(%)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03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