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去除焚烧发电厂渗滤液膜浓缩液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171146.5 申请日: 2019-03-07
公开(公告)号: CN109851118A 公开(公告)日: 2019-06-07
发明(设计)人: 任旭;宋凯;肖玉;吴子涵;白雪;刘丹 申请(专利权)人: 任旭
主分类号: C02F9/08 分类号: C02F9/08;C02F101/30
代理公司: 成都熠邦鼎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3 代理人: 田甜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难降解有机物 膜浓缩液 渗滤液 去除 焚烧 高级氧化 浓缩液 发电厂 聚合硅酸铝铁 污泥脱水处理 电化学氧化 反应混凝槽 技术操作 可生化性 泥水分离 反应器 沉淀池 调节池 焚烧炉 光催化 气浮池 易维护 助凝剂 放入 电解 送入 污水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焚烧发电厂渗滤液膜浓缩液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调节渗滤液膜浓缩液的pH值后将其放入反应混凝槽中;控制搅拌速度为310r/min~500r/min,加入聚合硅酸铝铁,20s~40s后加入助凝剂,搅拌30s~40s后调节搅拌速度为60r/min~100r/min,继续搅拌25min~35min后送入气浮池或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将分离后的污泥脱水处理后转至焚烧炉焚烧;将分离后的污水流入调节池调节pH值后再流入电化学氧化+光催化的反应器中进行高级氧化,电解完成后,除去沉淀物。其采用混凝和高级氧化相结合的方式,其可明显提高浓缩液的可生化性,提高浓缩液中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率,技术操作难度小、设备简单易维护、处理成本低,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物降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焚烧发电厂渗滤液膜浓缩液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焚烧技术因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效果相对填埋处理较好,正逐渐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我国垃圾含水率高,焚烧厂渗滤液产量大,目前,膜处理技术是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的核心技术,膜处理技术会产生一种副产物浓缩液,其污染物浓度高,难以处理,潜伏的环境危害大。

垃圾焚烧法具有占地面积较小、处理量大、周期短、减容减重效果显著且可回收利用余热等优点,正逐步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可以占到进场垃圾量的10%~28%,成分复杂,水质水量变化大,污染物浓度高,达标处理困难。2010年环境保护部颁布《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64-2010)中,推荐渗滤液处理采用“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三段式处理工艺,因此,焚烧发电厂普遍采用“厌氧生化反应器+MBR+NF/RO”作为渗滤液处理工艺,这种以膜技术为核心的工艺会产生大量的浓缩液,约占渗滤液的20~40%。渗滤液膜浓缩液有机物含量高,生化性极低,大量重金属和Cl-、SO42-等离子在浓缩液中富集,且浓缩液中含有大量腐殖化程度较高的溶解有机物DOM和难降解的物质。

目前,国内外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膜浓缩液处置方法主要包括回喷、回灌/回流、蒸发、混凝处理和高级氧化。

(1)回喷法是将垃圾渗滤液浓缩液收集并回喷到焚烧炉内,与高温烟气充分混合,进行高温氧化处理,进而使污染物得到高效去除。王志强工程实例表明,渗沥液回喷焚烧蒸发能有效地降低焚烧炉出NOx排放,对控制四烟道进口温度有着正面效应。

(2)回灌法是在铺设防渗层的垃圾填埋场中,将产生的渗滤液浓缩液回灌至填埋场进行循环,最终达到浓缩渗滤液去除的目的。只有距填埋场较近的焚烧厂,才具备膜浓缩液回灌条件。而大部分采用膜分离技术的垃圾焚烧厂,并未单独建设膜浓缩液处理单元,因此,将产生的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回流至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前端,或将其喷洒于垃圾储坑中是较常见的处理方法。

(3)蒸发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渗滤液和渗滤液浓缩液的处理当中,蒸发处理工艺可把渗滤液浓缩到原体积的2%-8%,甚至完全结晶固化。潘松青等人的研究表明,用蒸发法处理经过MBR-NF-RO工艺产生的膜浓缩液,其浓缩液残留率为5%~10%时,蒸发液水质都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4)混凝沉淀法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废水的浊度和色度,去除多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和部分重金属,同时能有效降低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值,因而在浓缩液的组合处理中,通常作为有效预处理手段。张跃春等研究表明,使用FeSO4、Al2(SO4)3、PAC为絮凝剂对渗滤液膜浓缩液的COD和UV254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在pH值为7.7,FeSO4和助凝剂PAM得投加量分别为400mg/L、6mg/L时,废水CODCr去除率达84%,UV254去除率达5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旭,未经任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11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