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滞留设施溢流口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71282.4 | 申请日: | 2019-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39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张绍华;孙慧超;车伍;李俊奇;黄绵松;付德宇;申若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宁夏首创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04;E03F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苗青盛;魏雪梅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滞留 设施 溢流 结构 | ||
1.一种生物滞留设施溢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低重现期溢流管道、溢流井和虹吸管道,所述低重现期溢流管道和溢流井竖直设置,所述低重现期溢流管道的管口为低重现期溢流口,所述溢流井的井口为高重现期溢流口,且所述低重现期溢流口低于所述高重现期溢流口;
所述虹吸管道的一端与所述低重现期溢流管道的侧壁相连,所述虹吸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溢流井的侧壁相连,且所述虹吸管道与所述低重现期溢流管道相连的一端高于所述虹吸管道与所述溢流井相连的一端,所述溢流井的下部与雨水管道连通;所述低重现期溢流管道的底端设置有颗粒物沉积区,所述颗粒物沉积区与所述低重现期溢流管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滞留设施溢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重现期溢流口处设有第一截污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滞留设施溢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重现期溢流口处设有第二截污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滞留设施溢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截污部件为格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滞留设施溢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截污部件包括:雨水篦子和雨水篦子圈,所述雨水篦子圈设置在所述高重现期溢流口的四周,所述雨水篦子放置在所述雨水篦子圈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滞留设施溢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物沉积区采用与所述低重现期溢流管道相同的材质,所述颗粒物沉积区与低重现期溢流管道一体化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生物滞留设施溢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道采用与所述低重现期溢流管道相同的材质,所述颗粒物沉积区、低重现期溢流管道以及虹吸管道采用一体化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宁夏首创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建筑大学;宁夏首创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128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