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生态环境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71302.8 | 申请日: | 2019-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28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春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B09C1/02;B09C1/08;B09C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赵艳 |
地址: | 230041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经济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重金属 污染 土壤 生态环境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生态环境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筛分破碎:用机械设备将污染土壤进行筛分破碎;初步修复:加入土壤体积3.5‑4倍的淋洗液,26‑28℃下反应初步处理6‑8h;泥水分离:进行泥水分离,分离得到的土壤进行二次修复;二次修复:将土壤修复剂加入初步修复土壤中,再加入土壤质量四分之一的自来水,搅拌混合均匀,26‑28℃下修复处理3‑5d。本发明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采用初步修复和二次修复,初步修复采用淋洗液进行洗脱,淋洗液采用有机酸的水溶液,能够洗去土壤中的部分重金属;二次修复采用土壤修复剂进行修复,能够对没有洗去的重金属进行继续吸附、降解,同时其添加进土壤中还能提高土壤的肥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治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生态环境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作为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环境的好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还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它又是各种污染物的最终归宿,世界上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中。
土壤污染类型以无机污染物为主,有机污染物次之,复合污染所占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总的超标点位数的82.8%。土壤污染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严重下降等问题,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等形式进行传递和富集进而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目前针对污染土壤,常用的修复方法包括客土法、化学淋洗法、固化稳定化法、电动力修复法、萃取法、氧化还原法、原为钝化法和生物修复等方法。但这些技术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适用范围,或存在成本高、工程难度大、修复污染局限、修复效果有待提高等限制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生态环境修复方法,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采用初步修复和二次修复,初步修复采用淋洗液进行洗脱,淋洗液采用有机酸的水溶液,能够洗去土壤中的部分重金属;二次修复采用土壤修复剂进行修复,土壤修复剂包括熟石灰、生物炭、无机吸附材料、改性海泡石、生物修复材料,能够对没有洗去的重金属进行继续吸附、降解,同时其添加进土壤中还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两次修复,具有极其明显的修复效果,而且不产生对土壤的二次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防治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生态环境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筛分破碎:用机械设备将污染土壤进行筛分破碎,使土壤颗粒的平均粒度≤20mm,得到预处理污染土壤;
初步修复:将预处理污染土壤移至处理池,加入土壤体积3.5-4倍的淋洗液,搅拌使土壤与淋洗液混合均匀,26-28℃下反应初步处理6-8h;
泥水分离:初步修复完成后的土壤进行泥水分离,分离得到的废水通过电化学反应处理,使重金属形成沉淀分离,分离得到的土壤进行二次修复;
二次修复:按照质量之比1:80-90将土壤修复剂加入初步修复土壤中,再加入土壤质量四分之一的自来水,搅拌混合均匀,26-28℃下修复处理3-5d,得到修复达标的土壤。
进一步地,所述土壤修复剂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熟石灰15-20份、生物炭18-24份、无机吸附材料16-20份、改性海泡石6-9份、生物修复材料10-13 份;
按照重量份数将熟石灰、生物炭、无机吸附材料、改性海泡石和生物修复材料混合均匀,制得所述土壤修复剂。
进一步地,所述无机吸附材料包括羟基磷灰石、硅藻土、沸石,羟基磷灰石、硅藻土、沸石按照质量之比为1:0.5-0.6:0.2-0.3复配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炭由如下方法制得:
将菌菇渣干燥、粉碎过80目筛后,得到的粉体在N2保护的条件下,保持升温速率为5℃/min,在460℃下裂解4h,得到生物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春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春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13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