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凝热交换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72049.8 | 申请日: | 2019-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5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启林;何正云;赵可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双流积利热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B1/02 | 分类号: | F28B1/02;F28F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单元 连通 点火区 排气区 隔板 冷凝热交换器 高温烟气 内侧空间 换热管 传热区 进气口 外壳内侧壁 螺旋盘绕 位置可调 热效率 出口端 出水口 进口端 进水口 排气口 体积比 多圈 分隔 换热 | ||
1.一种冷凝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壳(10)和设置在外壳(10)内的换热单元(9);所述换热单元(9)由一根或多根换热管螺旋盘绕多圈围成,且每圈换热管间均有间隙;所述换热管进口端与外壳(10)上设置的进水口连通,出口端与外壳(10)上设置的出水口连通;换热单元(9)围成的内侧空间内设置有一隔板(8),所述隔板(8)将换热单元(9)围成的内侧空间分隔成点火区(Ⅰ)和排气区(Ⅲ);所述点火区(Ⅰ)与外壳(10)上的进气口连通;排气区(Ⅲ)与外壳(10)上的排气口连通;换热单元(9)外侧与外壳(10)内侧壁间的空间为传热区(Ⅱ);所述点火区(Ⅰ)和排气区(Ⅲ)均通过换热单元(9)上的间隙与传热区(Ⅱ)连通;所述隔板(8)在换热单元(9)内侧空间内的位置可调,调节点火区(Ⅰ)与排气区(Ⅲ)的体积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8)向换热单元的端部移动,调节点火区(Ⅰ)与排气区(Ⅲ)的体积比;或所述隔板(8)在换热单元(9)内沿换热管的螺旋盘绕轴线方向移动,调节点火区(Ⅰ)与排气区(Ⅲ)的体积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8)将换热单元(9)分隔成主换热段和副换热段,所述点火区(Ⅰ)通过主换热段上的间隙与传热区(Ⅱ)连通;所述排气区(Ⅲ)通过副换热段上的间隙与传热区(Ⅱ)连通;所述隔板在换热单元内的位置可调,调节主换热段与副换热段的长度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8)向换热单元的端部移动,调节主换热段与副换热段的长度比;或所述隔板(8)在换热单元(9)内沿换热管的螺旋盘绕轴线方向移动,调节主换热段与副换热段的长度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8)插入换热单元(9)的间隙内,将换热单元(9)分隔成主换热段和副换热段;当隔板(8)转动时,隔板(8)沿螺旋盘绕的换热管移动,调节主换热段和副换热段的长度比;
所述隔板(8)包括底盘(18)和设置在底盘(18)上的环片(16),所述环片(16)从盘底至盘顶,螺旋盘绕在底盘侧壁(19)上,并插入换热单元(9)的间隙中;当隔板(8)转动时,环片(16)沿换热单元(9)的间隙转动,调节主换热段和副换热段的长度比;
底盘侧壁(19)设置在底盘(18)边沿上,其高度呈螺旋上升,所述环片(16)沿底盘侧壁(19)顶端螺旋盘绕在底盘侧壁(19)上;
所述底盘(18)底部还设置有旋转凸起(17)。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冷凝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区(Ⅰ)体积与排气区(Ⅲ)体积的比值为4~5;
所述主换热段长度与副换热段长度的比值为4~5;
换热管断面的宽度大于断面的厚度;相邻两换热管间的间隙小于大于断面的厚度;
所述环片(16)盘绕在底盘侧壁(19)上,其中相邻两环片(16)间的间隙大于等于换热管断面的厚度;
所述主换热段的长度为84~94mm,副换热段的长度为17~27mm;
所述换热管断面的宽度为32~38mm,厚度为10~14mm;相邻两换热管间的间隙为0.7~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双流积利热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双流积利热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204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