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永久竖向支承体系的基坑顺逆结合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72127.4 | 申请日: | 2019-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42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竹庭;张洁龙;林巧;王新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工房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久 竖向 支承 体系 基坑 结合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永久竖向支承体系的基坑顺逆结合施工方法,属于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同时具有逆作法及顺作法优点的施工方法。该方法,采用永久结构梁板作为水平向支撑,采用临时竖向支承构件承担基坑施工期间的竖向力。按楼层“由上至下”开挖土方并浇筑结构梁板,底板施工完成后再“由下至上”浇筑永久竖向构件,最后“由上至下”拆除临时钢立柱,完成整个地下室的土方开挖及结构施工。即采用永久结构梁板代替基坑内支撑的同时,采用临时竖向支承构件承担基坑施工期间的竖向力,并通过合理的施工顺序及可靠的节点连接,实现整个地下室的基坑开挖及地下室结构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永久竖向支承体系的基坑顺逆结合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基坑工程中的逆作法,是指利用主体地下室梁板作为基坑内支撑,按楼层自上而下开挖并施工地下室的方法,因其具有支撑刚度大、环境影响小、节省工期,以及节约施工场地等诸多优点而被应用于基坑工程中。
常规逆作法中的竖向支承构件,采用可兼做永久结构的“一柱一桩”,即在地下室结构柱位置打入支承桩及柱,在施工期间承受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等竖向荷载,在使用期间承受主体结构永久荷载。由于“一柱一桩”在施工完成后将作为永久结构,故对竖向支承柱及桩的垂直度及偏差控制等有极其严苛的要求,须采用特制的一柱一桩调垂设备及工艺,并由有丰富逆作经验的施工队伍操作,以确保主体结构质量。
但是,在一些设备及专业劳动力缺乏的地区,因条件缺乏或者难以克服的原因,限制了常规逆作法的实施,若仍强行采用常规的临时竖向支承兼做永久结构的逆作方法,可能存在柱子和桩的垂直度难以保证而影响结构质量的问题,而若改用顺作法,虽施工相对便捷,但无法达到逆作法环境影响小的效果,且无法将地下室顶板作为施工场地。
此外,对于一些改造项目的基坑工程,基坑钢立柱已于多年前打入,改造后的永久结构柱网与临时钢立柱不重合,且已打入的钢立柱的垂直度无法满足常规逆作法“一柱一桩”的高精度要求,如何既能采用逆作法开挖,又能利用到已有的钢立柱,成为一个工程技术难题。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如何提供一种同时具有逆作法及顺作法优点的施工方法,并为相应工程提供切实可行的施工解决方法及技术支撑,成为摆在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一个课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永久竖向支承体系的基坑顺逆结合施工方法,保留常规逆作法利用地下室梁板作为基坑水平内支撑的同时,采用了类似顺作法的非永久竖向支承体系承担基坑施工期间的竖向荷载。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周边水平向的水土压力由地下室梁板结构承担,竖向的施工荷载、梁板自重等由临时钢柱及立柱桩组成的竖向承重构件承担;地下室使用期间,临时竖向支承体系已拆除,竖向荷载由永久结构柱及结构桩承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非永久竖向支承体系的基坑顺逆结合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完成基坑临时钢立柱、立柱桩、围护结构施工,开挖首层土方至地下室顶板标高以下一定距离,随挖随浇混凝土垫层;
步骤二:搭设施工排架,浇筑施工地下室顶板结构;
步骤三:继续开挖第二层土方至地下一层楼板标高以下一定距离,随挖随浇筑混凝土垫层;
步骤四:搭设施工排架,浇筑施工地下一层楼板结构;
步骤五:继续开挖至地下N-1层楼板标高以下一定距离,随挖随浇筑混凝土垫层;
步骤六:搭设施工排架,浇筑施工地下N-1层楼板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工房产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工房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21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