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恒压供水变频系统的智能空载停机控制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73933.3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35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肖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金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7/07 | 分类号: | E03B7/07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付登云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水 变频 系统 智能 空载 停机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恒压供水变频系统的智能空载停机控制方法和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供水系统启动后,进入PID控制,每隔T1时间压栈系统水压和工作频率;判断T2时间段内系统是否处于动态平衡;当系统处于动态平衡时,进行空载测试以判断系统是否处于空载状态;当系统处于空载状态时,控制系统进入空载停机状态。本发明所述的控制方法通过判断供水系统是否进入空载状态,并当系统进入空载状态时,将系统停机,从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达到最大限度的节能目的,该方法也有利于提高供水系统使用寿命,尤其是水泵的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恒压供水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恒压供水变频系统的智能空载停机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恒压供水变频器或恒压供水系统,大多是采用PID模糊控制算法进行恒压控制,PID控制是变频器的一个基本功能,但是在现有的恒压供水PID控制算法中存在着一个不必要的状态,即空载(空载是指供水系统无用水状态)动态平衡,此时系统虽然没有供水,但是为了维持供水系统供水压力等于设定压力P0,水泵会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供水系统中都安装有止回阀装置,止回阀的目的是保证系统水压力不会退回供水系统前端。所以空载时系统应该停机,如果是大流量用水立即停水,系统的PID计算可以停机,但是小流量用水停水或慢慢停水,PID就会出现空载动态平衡状态,而且一直持续到下一次用水才能打破这种平衡状态。空载时系统的运行频率低于正常供水时的工作频率,此时水泵的输出功率大约是额定功率的40%-60%,而且系统设定压力P0(对高楼层供水的机组会是十几Ba)越大,空载运行频率就越高,水泵输出功率也越大,所以空载不停机浪费的能耗是很大的。
虽然现在有的变频供水系统有采用夜间休眠方式或多时段供水水压设定等方式来解决系统空载耗能问题,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用户不一定白天就用水,也不一定夜间就不用水,可见现有的解决办法并不能有效的节省能耗。
此外,现有的供水系统中当发生漏水现象时,用户不能及时发现漏水问题,不利于及时维修和避免水、电能源浪费。再者,当供水系统发生漏水现象时,系统水压会逐渐降低,当漏水水速大于一定量时,系统将无法进入空载停机状态,会造成更大的能源消耗,也会缩短水泵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恒压供水变频系统的智能空载停机控制方法和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恒压供水变频系统的智能空载停机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供水系统启动后,进入PID控制,每隔T1时间压栈系统水压和工作频率;
步骤S2:判断T2时间段内系统是否处于动态平衡;
步骤S3:当系统处于动态平衡时,进行空载测试以判断系统是否处于空载状态;
步骤S4:当系统处于空载状态时,控制系统进入空载停机状态。
可选的,所述判断T2时间段内系统是否处于动态平衡,包括:如果在T2时间段内,
所压栈的系统工作频率的最大值与系统工作频率的最小值之差小于或等于0.2Hz,且,所压栈的系统水压的最大值与系统水压的最小值之差小于或等于0.1Ba,则系统是处于动态平衡。
可选的,所述空载测试包括:
将系统工作频率每隔5/T3时间降低0.1Hz,在T3时间段内,如果系统水压下降值小于或等于0.2Ba,则系统处于空载状态;否则,系统不处于空载状态,并退出空载测试。
可选的,所述当系统处于空载状态时,控制系统进入空载停机状态,包括:
通过PID控制将系统水压提升至设定水压P0+0.3Ba;
进入缓停机控制,在此期间系统水压应大于或等于启动水压,并记录本次空载状态时的工作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金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金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39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