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酮碳苷类化合物在制备抑制细菌群体感应的产品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74689.2 | 申请日: | 2019-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9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郑俊霞;杨超;田文月;王立抗;黄家晋;黄盈;梁基铮;赵肃清;张焜;冼志颖;张俊鑫;谢晓华;李志明;杨静茹;郑可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352 | 分类号: | A61K31/352;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0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苷类化合物 抑制细菌 黄酮 铜绿假单胞菌 葡萄糖 花生四烯酸 群体感应 制备 抗生素耐药性 群体感应系统 光学异构体 细菌耐药性 结构通式 溶剂化物 细菌毒力 医药领域 传统的 可接受 生物膜 消旋体 致病力 木糖 式中 应用 生长 | ||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黄酮碳苷类化合物在制备抑制细菌群体感应的产品中的应用。具体的,所述黄酮碳苷类化合物具有如下结构通式或其光学异构体、或其外消旋体、或其溶剂化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式中,R1为葡萄糖、花生四烯酸或者H,R2为木糖、葡萄糖或者花生四烯酸,R3为H。所述黄酮碳苷类化合物能够抑制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进而抑制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能够在降低细菌毒力及致病力的同时不抑制细菌的生长,因此不易产生细菌耐药性的效果,解决了传统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黄酮碳苷类化合物在制备抑制细菌群体感应的产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微生物的耐药强度越来越高、耐药谱越来越广,耐药性形成的速度与抗菌素灭菌能力成比例上升。耐药性一旦产生,将会保持下去。抗生素的继续使用,只会为高耐药菌株继续提供选择压力,促进其复制、组构及共同享用耐药基因,导致多重耐药菌株的加快形成。目前,抗生素耐药性已经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拥有极其丰富的中药和天然药物资源,药用植物近万种,为新药发现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来源。而且,用中成药替代抗生素进行抗菌、消炎,具有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相对较小、不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因此,许多科研工作者不由自主地把目光集中在天然药材“抗生素”上。从传统中药资源中找到同样有抗菌消炎疗效的抗生素替代性产品,将能很好地解决抗生素耐药性这一世界难题。
近年来,细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已成为研究新型抗耐药菌药物的重要靶标。QS是细菌细胞内或细胞间信号传递的一种方式,通过监控某些信号分子(又称自体诱导分子)如高丝氨酸内酯(acyl-homoserine lactone,AHL)的浓度,来控制并协调整个细菌群体行为,共同对周围环境刺激做出反应,极大增强了整个细菌群体的生存能力。
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具有很强的在组织表面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并且其QS系统研究得也最为透彻,因此铜绿假单胞菌被选做本项目研究的模式菌。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常常引起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道感染等医院内感染,被认为是病人在医院期间发生感染的第三大致病菌,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铜绿假单胞菌高的内在抗药性与其群体感应系统密不可分,该QS系统控制着包括生物膜、外毒素、弹性蛋白酶、溶血素、绿脓菌素等几乎所有致病因子的表达。这些致病因子决定了铜绿假单胞菌对宿主的致病能力。其中,生物膜的形成和扩散是造成P.aeruginosa多重耐药的一个重要机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布的一份权威调查报告指出,人类微生物感染有超过80%是通过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BF)介导的。BF作为一种细菌群体行为,其分化与发育与细菌群体感应密切相关。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完整的细菌可以形成发育和分化正常的、典型的能对抗杀菌剂的生物膜,而细菌群体感应系统残缺的的细菌则不能形成典型的生物膜,对抗生素的抵抗力显著下降,并且容易被冲洗掉以及对杀菌剂敏感。因此,通过猝灭控制细菌生物膜形成和病原菌毒力因子表达的QS系统,因不直接抑制细菌生长、不会对细菌产生选择性压力,将很有希望获得作用于新靶点、不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的群感抑制剂(QSinhibitors,QSI)。
黄酮碳苷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化合物,黄酮碳苷是指糖直接与黄酮母体以C-C键联结。其药理活性广泛,具有保肝、抗炎、抗菌、抗病毒、解痉挛等作用。近年来,科研工作者也陆续报道了一些黄酮碳苷类化合物,并且探讨了其药理作用,但到目前为止,对其报道多集中在药理及提取、分析方面,目前尚未发现其有抑制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抗生素类的抗耐药菌药物,大大解决了抗生素耐药性这一世界难题。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方面公开了黄酮碳苷类化合物在制备抑制细菌群体感应的产品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46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