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楼板免拆除模板与模板内一体化布线系统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74964.0 | 申请日: | 2019-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2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任宝双;侯建群;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36 | 分类号: | E04G11/36;E04B5/48;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攀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4 | 代理人: | 彭蓉;王福盛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楼板 免拆除 底模 布线系统 多组连接 钢筋桁架 钢筋桁架模板 室内吊顶装饰 一体化 防火性能 腹杆钢筋 建筑管线 连接固定 上弦钢筋 施工效率 无机材料 下弦钢筋 连接件 施工 | ||
1.一种混凝土楼板免拆除钢筋桁架模板,其包括:
底模(110);
多组连接件(120),其设置于所述底模(110)的一个表面;以及
多道钢筋桁架(130),其通过所述多组连接件(120)与所述底模(110)连接固定,所述多道钢筋桁架(130)各自包括上弦钢筋(133)、下弦钢筋(134)和腹杆钢筋(135),其中所述下弦钢筋(134)位于所述上弦钢筋(133)下侧两边,并且所述上弦钢筋(133)和所述下弦钢筋(134)通过所述腹杆钢筋(135)连接固定;
其中,所述多道钢筋桁架(130)的每一道与沿桁架方向并以设定间隔布置的所述多组连接件(120)的一组对应设置,并通过对应一组的连接件(120)与所述底模(110)连接固定,从而所述多道钢筋桁架(130)各自相互平行地沿所述底模(110)纵向并以设定的桁架间距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其中所述连接件(120)沿桁架方向以设定间隔均匀布置,并且所述间隔为100mm-6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其中所述连接件(120)的上部对称设有两个多边形凸出肋(123),其各自设有导向斜面(124)并在内侧形成卡槽(125),从而位于所述上弦钢筋(133)下侧两边的下弦钢筋(134)分别卡置在所述卡槽(125)之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其中所述连接件(120)两侧设有翼缘(126),在所述翼缘(126)中部通过紧固件(129)将所述连接件(120)与所述底模(110)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其中所述连接件(120)采用超高强纤维混凝土预制或采用工程塑料挤压成型制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其中所述连接件(120)与所述底模(110)采用紧固件(129)连接,或采用胶凝材料加强连接。
7.一种混凝土楼板免拆除钢筋桁架模板组合构造,其包括:
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楼板免拆除钢筋桁架模板;以及
线槽(140),用于相邻所述模板之间放置建筑管线;从而实现管线与楼板结构分离,便于维修和改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板组合构造,其中所述线槽(140)内的管线是在模板安装时预先放置,或是在楼板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之后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板组合构造,其中所述线槽(140)位置是根据工程需要预先安排,从而,在需要布置管线的位置,相邻的所述模板之间预留放置所述线槽(140)的槽缝,在不需布置管线的位置,相邻的所述模板采用紧密贴合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板组合构造,其中所述线槽(140)卡置在相邻所述底模(110)的槽缝内;所述线槽(140)的上部(142)截面为П型,其中所述线槽(140)的上部(142)具有向两边伸出的外缘(146)用于稳定搭置于所述底模(110)的上方;所述线槽(140)上部(142)的两个下沿与所述线槽(140)底部(143)的两个侧沿分别具有形成卡扣接合的构造;所述线槽(140)的宽度与相邻所述底模(110)的槽缝宽度相对应,从而所述线槽(140)的两侧能够在所述槽缝中与所述模板的侧面紧密配合,所述线槽(140)的高度使得安装后所述线槽(140)的底部(143)的下表面相对于所述底模(110)的底面能够缩进或平齐。
11.一种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楼板免拆除钢筋桁架模板的安装方法,其包括:
布置多块所述模板,包括:根据设计需要,在需要布置管线的位置,相邻的所述模板之间预留设置所述线槽(140)的槽缝,在不需布置管线的位置,相邻的所述模板采用紧密贴合布置,并在拼缝处做防漏处理;
安装线槽(140),包括:在所述槽缝中放置所述线槽(14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安装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线槽(140)内布置建筑管线,或者留待楼板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之后再布置所述建筑管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49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