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应用有该旋风分离装置的吸油烟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76019.4 | 申请日: | 2019-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9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吴灵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081 | 分类号: | B04C5/081;B04C5/04;F24C15/2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徐雪波;林辉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风 分离 装置 应用 吸油烟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三侧壁、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一端通过第三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另一端通过第四侧壁连接,各侧壁的顶端之间连接有顶壁,各侧壁的底端之间连接有底壁,各侧壁、顶壁和底壁构成呈六面体的本体,所述底壁靠近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的位置下方设置有与本体内部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底端开口而形成气流入口,所述第三侧壁上开设有气流出口。还公开了一种应用有上述旋风分离装置的吸油烟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烟净化装置,尤其是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应用有该旋风分离装置的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吸油烟机已成为现代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厨房家电设备之一,用于排出炉灶烹饪过程中所产生的油烟。通常吸油烟机包括顶吸式和侧吸式,顶吸式的吸油烟机由于整洁轻巧、占用空间小等优点,而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侧吸式的吸油烟机利用涡流风压原理,将大部分距离灶台较近的油烟以弧线形式吸收,可减小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而且动力源离灶台较近,基本上不会降低动力源的抽吸效果。
吸油烟机内、在油烟进入风机之前,通常需要设置用于过滤油烟的过滤装置,常用的有滤网、旋风分离筒等。如申请号为201620724844.5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高效吸油烟机,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风机,壳体上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处安装有油网,油烟经过油网时,油脂能被分离;又如申请号为201110299189.5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环保循环式吸油烟机,包括机壳和与机壳相连的烟罩,在机壳内设有三级过滤装置,至下而上依次为第一级旋风分离过滤单元、第二级叶轮离心式分离过滤单元和第三级静止滤网过滤单元,第一级旋风分离过滤单元包括分离筒,分离筒的下端连接有油杯。
上述的这些现有技术,如采用滤网过滤,则滤网需经常清洗,堵塞状态下大幅度降低风量风压,影响吸油烟机性能;而旋风分离器采用筒形,整体布置无法紧凑,而且制作工艺困难、成本高;都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分离空间大、工艺简单,便于紧凑布置的旋风分离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旋风分离装置的吸油烟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三侧壁、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一端通过第三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另一端通过第四侧壁连接,各侧壁的顶端之间连接有顶壁,各侧壁的底端之间连接有底壁,各侧壁、顶壁和底壁构成呈六面体的本体,所述底壁靠近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的位置下方设置有与本体内部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底端开口而形成气流入口,所述第三侧壁上开设有气流出口。
优选的,为便于形成旋风分离,部分所述底壁在与第一侧壁的连接处向远离第一侧壁的方向凹陷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延伸到第三侧壁,所述缺口的周边向下延伸形成所述进气管。
为减少局部涡流,所述进气管呈长方体,所述进气管四周侧壁连接处为圆角。
为使油烟进入旋风分离装置后能更好地向另一侧旋转流动,所述进气管相对第三侧壁倾斜。
为便于引导分离后的气流从气流出口排出,所述第三侧壁内侧设置有第一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为中空的柱体、由第三侧壁上的气流出口向相对的第四侧壁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气管朝向第四侧壁的一端、与第三侧壁相连的一端均开口,所述第一导气管的端部与气流出口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匹配。
为便于引导气流向上排出,所述第三侧壁外侧设置有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二导气管为中空的顶部开口的柱体、由第三侧壁上的气流出口向远离第三侧壁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气管的端部与气流出口下部分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60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碳纤维的发热自行车车把
- 下一篇:散热装置